大众网记者 李溯 潍坊报道
潍坊青州市通过大语言模型与教育场景的深度融合,实现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
一是精准赋能,构建全域教育质量监测体系。青州市大数据中心率先完成智算平台私有化部署,引入deepseek、Qwen等大语言模型技术,联合青州市教体局全面升级全市中小学学情监测能力。通过对接标准化阅卷系统,构建覆盖15万余中小学生的知识点数据库,支持全市学情摸底数据的自动化处理。借助大语言模型算法,系统可实现自然语言查询的秒级响应,分析输出例如“横向比对全市质量检测时某学科知识点的作答情况,有针对性地给出某学校学生相应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让相应学科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查缺补漏”等复杂需求,分析效率较传统人工提升80%。目前,系统已累计生成教学质量评估报告超3000份,为教育决策提供了数据支撑。
二是轻量化部署,破解作业和练习分析痛点。针对班级作业和练习特点,推出“教师端智能助手”功能。教师上传练习文档后,系统依托算法自动完成知识点标注与错题归因:一小时内输出班级整体分析报告及个性化学生诊断书。以某小学四年级数学作业为例,系统识别出“小数单位换算”知识点错误率达37%,并针对性推送分层作业专项练习题库帮助教师实现“讲-练-测”闭环。试点学校反馈,备课效率提升50%,学情反馈周期从3天缩短至1小时。
三是多维度输出,推动教育服务普惠化。系统支持图表、PDF、Excel等多格式报告一键生成,满足不同场景需求。根据实际作业和练习场景,自动生成的可视化热力图清晰呈现各学科区域差异,助力市教体局精准调配师资;家长通过微信应用可查看孩子单科知识点掌握曲线。目前,平台已完成上线测试,设计日均生成PDF报告3万份,服务覆盖教师、学生、家长三类用户群体。未来计划拓展至英语作文智能批改、跨区域学情对标等新场景,持续打造“精准教学”示范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