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I写作,我热烈欢迎

hqy hqy 发表于2025-03-01 13:46:59 浏览21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昨天下午和朋友喝茶的时候,聊到了AI写作,起因是我们都看到了一则新闻:有学生利用AI写作文,结果老师全部给了零分。

先说观点,对于学生利用AI完成作业,糊弄老师,我是坚决反对的;但对于利用AI学习知识、传播思想、解决问题,我却是热烈欢迎。

我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大量吸收知识,培养能力,锻炼思维。学习是个自我成长、提升的过程,得靠自己动脑动手。要是学生偷懒,靠AI完成作业,这既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极不负责。老师辛辛苦苦备课、授课,为的就是帮学生掌握知识、提升能力,学生用AI代写作文,根本没把老师的付出和期望当回事。要知道,学生时代的每一次写作,都是总结知识、锻炼思维、提升表达能力的好机会,放弃了,就相当于放弃了成长的阶梯。时间长了,能力上不去,知识储备也少,以后在生活中肯定吃亏。

但同时,我又对AI写作持热烈欢迎的态度。我们都知道,在创作过程中,灵感的闪现往往可遇而不可求。有时,好不容易灵感乍现,却可能因种种因素,难以深入思考下去。此时,AI强大的分析能力就能发挥作用。它基于海量数据和复杂算法,能够为我们构建一个更为科学、全面的思考框架。打个比方,它就像是我们的“军师”,从不同视角出发,帮助我们剖析灵感,挖掘其中潜藏的价值,让我们的思考得以在广度和深度上拓展。例如,当我们构思一篇关于社会现象的评论文章时,AI可以迅速整合相关的社会热点事件、专家观点以及不同群体的反应等信息,为我们提供多维度的思考方向,使我们的观点更具说服力和深度。

文章写完后,润色纠错环节同样重要。人工检查难免会有疏漏,而AI凭借对语言规则和表达方式的精准把握,能够快速找出文章中的语法错误、用词不当的地方,并给出合理的修改建议。不仅如此,它还能依据文章的风格和主题,对语句进行优化,使其更加流畅、生动。这就如同请了一位专业的语言老师,为文章的语言质量把关。

还有一种常见的情况,有时我们脑海中会突然涌现出一些非常有创意的想法,但由于自身思维能力和知识储备的限制,很难将这些创意转化为完整的文章。这时,AI的自动生成功能便能帮上大忙。我们可以先借助它生成初稿,然后再对初稿进行反复修改和完善,借助其力量,弥补自身的不足,进而激发自身的创作潜能,让创意得以充分展现。

很多人对写作存在误解,认为写作仅仅是将自己掌握的知识、想法用文字输出,分享给他人。但在我看来,写作远不止是简单的输出,更是一个整理思维、重新学习的过程。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梳理脑海中杂乱无章的想法,使其条理清晰;在写作过程中,还需不断查阅资料、深入思考问题,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利用AI写作,不仅不会阻碍这个过程,反而能够助力我们提升自我。在与AI互动的过程中,我们能够学习到它独特的分析方法和表达方式,拓宽自己的思维边界,同时还能将自己的创意分享给他人,实现一举两得。

有人认为AI写的文章没有深度,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观点。但我们必须认识到,这是一个多元化分层次的社会,并不是所有人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我们需要工人,但同时也需要设计师。就像不同的人对艺术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追求一样,不同的读者对文章深度的需求也各不相同。AI写作可以满足不同层次读者的需求,它能够生成各种类型的文章,从简单的信息传递到复杂的思想探讨。而且,科技是第一生产力,AI写作技术的发展为写作领域带来了新的生产力提升。它可以快速生成大量的内容,为创作者提供丰富的素材和思路。我们不能因为AI写作在某些方面与传统写作有所不同,就否定它的价值。

有人说AI写的文章没灵魂,这个问题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像有人觉得机器雕刻的工艺品没人雕刻的有灵魂,但也没拦住机器雕刻越来越普及。在现代工业生产里,机器雕刻效率高、精度准,既能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又给艺术创作带来了新的可能。写作也一样,我们没必要为了所谓的“灵魂”,非得自己一个字一个字地码。就好比建房子,我们会用汽车运输建筑材料,这样能提高效率、节省人力,让我们把更多精力放在房屋设计和建造上。写文章也可以把码字这种基础工作交给AI,自己就能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想创意、打磨内容,提高文章质量。从另一个角度看,文章的灵魂不仅仅取决于创作工具,更在于创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注入。即使是AI生成的文章,只要创作者在后期进行精心的修改和完善,融入自己的独特见解和情感,同样可以赋予文章灵魂。

社会一直在发展,时代也在不断进步,我们得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能守着老观念不放。拒绝新事物,就像在高速行驶的列车上非要下车走路,最后肯定被时代甩得远远的。现在AI发展势头这么猛,我们应该积极拥抱它,把它和我们的工作、学习结合起来。只要能合理利用AI,让它帮我们获取新知识、激发好创意,写出好文章,我们就没理由拒绝它。

还有人担心AI会通过写作控制人的大脑,我觉得这有点想多了。“杞人忧天”的故事一个就够了,不需要你再接着表演,这一点我敢打包票。当然,这个世界很大,容得下足够多的不同声音。

想想一百多年前,我们因为闭关锁国,拒绝接受新思想、新技术,结果在科技、经济等方面远远落后于世界,吃了大亏。现在,我们绝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面对AI写作这类新兴技术,我们要以开放的心态去迎接。要学会充分利用AI的优势,提升自己的能力,创造更多价值,让AI成为推动我们进步的强大动力,不要因为害怕、拒绝而错过发展的好机会。

我们要勇敢地迈出第一步,积极探索AI写作的无限可能,让它成为我们创作道路上的得力助手。

                                    了一

                         2025.2.28 于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