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9日晚,“前沿工程课堂”第46讲在第二教学楼301教室举行。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沈艳教授讲授“人工智能、数字金融与高质量发展”专题课程。
沈艳教授主讲“前沿工程讲堂”
课程伊始,沈艳教授深入解读了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她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模式。她强调,实现高质量发展需要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新质生产力”,而数字金融作为其中的关键要素,对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随后,沈艳教授阐述了数字金融在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她提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将金融工作上升到更高战略高度。她指出,尽管中国金融体系规模庞大,但传统金融模式在支持实体经济、尤其是创新驱动型经济方面存在不足,而数字金融通过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升金融服务的触达、效率、风控和安全,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力量。
课程现场
在介绍人工智能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时,沈艳教授指出,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正在深刻改变金融行业的运作模式。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标志着人工智能在处理复杂数据和提升决策效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金融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数据驱动的金融核心系统重构、金融服务范式的变革以及人与人工智能关系的重新界定,将成为未来数字金融发展的主要方向。金融机构需要从底层开始思考架构、数据流转和业务流程设计,以适应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需求。
课程最后,沈艳教授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给数字金融带来的新挑战。她指出,算法安全与监管、专业深度不足、数据安全等问题,是当前数字金融领域亟待解决的难题。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应携手合作,共同应对这些挑战,推动数字金融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互动交流
在课程结束后的互动环节,沈艳教授耐心解答了同学们关于人工智能在中小微企业融资领域的应用、人工智能在数字金融领域应用的道德伦理风险等诸多问题,分享了她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见解。
沈艳,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教授。沈艳教授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大数据和互联网金融、理论和实证计量经济学、微观金融、社会经济状况等。
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
“未名湖数字金融研究”公众号(idf_pku)为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Institute of Digital Finance, Peking University)的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成立于2015年,致力于数字金融和金融科技领域的学术与政策研究。中心发布的“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 成为学术界引用率最高的测度中国数字金融发展程度的指标。中心研究团队获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数字普惠金融的创新、风险与监管研究”。中心还积极推进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国际清算银行(BIS)和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都分别组建了联合课题组就中国数字金融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