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其应用场景越来越广阔,相应的新的工作岗位也在不断涌现,残疾人群体也迎来新的就业曙光。3月30日,南海区人社局桂城分局联合广东省聋人协会就业委员会、新前程职业培训机构举办AI人工智能公益课,吸引了近50名残疾人参加。课后,更有20人报名参加了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培训考证。
在公益讲堂上,主讲老师向特殊学员讲述了什么是人工智能训练师?成为这个人工智能训练师需要掌握怎样的技能?这个工作岗位大概从事什么工作内容?考试考什么?拿了证书后从事这个工种会有什么收获等等。
学员们都认真地听讲。课后,现场放开20个免费的人工智能训练师的培训名额,参加的学员可以免费考证,符合条件的还能申领人社的技能提升补贴,后续也在寻找合作企业提供相应岗位,实现从入门到就业一条龙服务。
南海区人社局桂城分局副局长吕怡说,随着科技的变革,每一次新的技术出现,都会有新的工作岗位出现的,AI人工智能的出现同样不例外。所有的想要应用AI的企业,它都要需要人工智能训练师,而这一工种主要是训练企业的AI模型,以匹配相应的产业。很多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包括残疾人的家属,很多时候是被绑在家中,而人工智能训练师数据标注员这个工种完全可以在网络上接单,一台电脑就可以完成工作,非常适合这类的群体。
为了促进残疾人就业,南海区人社局桂城分局率先开放20个提升技能考证名额,吕怡说,“他们可以免费培训考证,考试合格的话将颁发国家认可的人工智能训练师的等级证书。这个证书不仅可以享受人社的补贴,而且等于拿到一个就业的敲门砖。”
人工智能训练师可以兼职也可以是全职,届时,人力资源公司将把接到的AI人工智能业务订单分派给他们,他们足不出户,一台电脑就可以实现就业。“如果是新手,可能一天在一百块左右,但这个不是说每天都会有这样的任务,如果做的熟练的话,可以上升到一天三到四百左右。”吕怡说。
“这不是简单的慈善帮扶,而是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就业生态”吕怡强调。目前,桂城目只有两家培训机构具备AI智能训练师培训资质,新前程职业培训机构就是其中的一家。人社局正对接多家AI企业,确保学员“结业即就业”。
据最新统计,我国人工智能训练师人才缺口超500万。南海区的创新实践,不仅为残障人士开辟了新的职业赛道,更探索出"科技向善"的民生工程样本。随着首批学员即将开启培训,这场"AI助残"行动正在改写传统就业模式。
来源: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星云)
编辑:佛山新闻网 罗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