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苏州吴江一架无人机
以“云踏勘”的方式顺利完成指令任务
对项目现场进行了
林木采伐许可审批的踏勘工作
这是全省首例
无人机担任林木采伐许可踏勘“主力军”
“云踏勘”为项目审批注入了科技动力
有效提升了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项目方申请及提供的坐标,无人机精准到达盛泽区域项目所在地。踏勘现场,无人机时而在200多米的高空全方位、无死角俯拍整个项目,时而拉近距离,拍摄树木的局部分布和生长情况。工作人员则在苏州湾大厦的数字吴江驾驶舱实时获取到全面、准确且清晰的现场视频和照片资料,并精确核实使用林地的具体位置、范围、面积以及涉及的树种和小班数据。
吴江区数据局市场准入审批科相关负责人丁萍介绍,此次接到项目方的申请,因道路改建需要,需采伐道路两边的林木,为实现资源优化,吴江区数据局决定运用已建成的低空飞行一体化服务平台,采用无人机“云踏勘”模式,对项目的现场进行远程勘察。无人机通过搭载高清摄像头等传感器,可以对项目现场的地形地貌、林木分布等关键信息进行实时捕捉,并将数据上传至云端。这些数据经过处理后生成高精度三维实景模型,为后续的项目设计、审批和管理提供精准依据。
据悉,林木采伐许可的现场踏勘,需对采伐的四至边界、权属、申请面积、树种、树龄等内容确认清楚。传统的踏勘模式,工作人员往往面临林地面积广泛,树木丛生,踏勘人员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对林地的整体分布和面积进行详细测算等工作,还可能存在某些点位无法核查的问题。而“云踏勘”将林木采伐许可的现场勘察,从传统的“平面化”踏勘模式转变为“立体化”的全新模式,实现了快速覆盖大面积区域,也无需人工深入林地,对一些人工无法核查到的点位进行精准捕捉。
吴江区重点打造“AI+无人机”治理体系。接入12345平台,以全区34个无人机机场为载体,搭载31种算法,满足部门对无人机巡检、场景应用和数据服务等多样需求。
下一步
吴江区数据局将
打造无人机在经济发展、社会治理
公共服务领域的全方位应用
借助无人机机动性强、响应快速的优势
推出招商资源地图“一键看”
产业用地“云踏勘”
水生态环境“云监测”等多场景的深度应用
推动社会治理
从“经验治理”迈向“数据治理”
内容来源:苏州政务服务、苏州吴江发布、吴江政务发布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系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现代苏州》杂志特约撰稿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