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汕尾发布
QING-MING FESTIVAL
春风化雨,润泽清明长卷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节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传统祭祖节日。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清明习俗

0
1
扫墓祭祖:一场庄重的“时光对话”
“挂纸”与“添土”:汕尾人称扫墓为“过纸”,子孙为墓碑压上黄纸、培新土,寓意修缮先人居所、延续香火。
祭品有讲究:除三牲、茶酒外,必备象征“清白传家”的薄饼与层糕粿,祭后全家分食,寓意福泽共享。
0
2
舌尖上的清明:薄饼里的乡愁
一张饼皮包山海:咸薄饼裹入铁脯烀提鲜的时蔬海鲜,甜薄饼碎糖成馅,酥脆香甜,是游子归乡必尝的“思念味”。
层糕粿的九层心意:层层蒸制的米糕象征步步高升,祭祖后分赠邻里,传递“有来有往”的淳朴人情。
0
3
踏青插柳:与自然共生的智慧
汕尾人清明踏青常折柳枝挂于门前,或编柳环戴于孩童发间,既驱邪避灾,亦呼应“清明插柳,春意长留”的古谚。
清明食俗



0
1
汕尾薄饼
薄饼是汕尾清明节最具代表性的食物,过去是祭祖后的传统午餐,如今已成为当地标志性小吃。薄饼分为甜、咸两种口味,制作工艺讲究:
咸薄饼:馅料通常包含豆芽、洋葱、椰菜、蒜、葱等炒制的蔬菜,搭配虾肉、鱿鱼干、鸡蛋、腊肠、猪肉等荤食,调味时加入汕尾特有的“铁脯烀”(一种鱼粉提鲜),层次丰富且鲜香可口。
甜薄饼:以白糖、红糖、芝麻、玛仔(一种糖块)、豆酥、贡糖(花生糖)、果酱等为馅料,需用木槌敲碎硬糖后包裹,香甜酥脆,带有果香。
饼皮制作:传统薄饼皮用高筋面粉发酵后烙制,薄如蝉翼且柔韧,需专业师傅操作。现代家庭多直接购买现成饼皮,再自行包馅。

0
2
层糕粿
层糕粿是另一道汕尾传统名点,常见于节日祭祖。其制作方法独特:
用米粉水逐层蒸制,每层添加蝞虾、花生米、腊肠、菜脯(萝卜干)等配料,顶层撒上香料,蒸熟后切块食用。食用时蘸香油,口感甜香软糯。
注意事项
0
1
防火安全
汕尾山林茂密,提倡鲜花祭扫、无烟祭拜,焚香烧纸需彻底熄灭余火,谨记“一缕青烟寄哀思,莫让星火毁青山”。
0
2
错峰出行
清明期间汕尾各墓园周边易拥堵,建议选择清晨或工作日祭扫,部分村镇保留凌晨扫墓习俗,需提前了解当地风俗。
0
3
尊重传统与生态
清理先人墓地时避免过度修整,保留草木自然生长;
祭品尽量精简,减少塑料制品,用可降解材质包装。
0
4
身心调适
清明情绪易感伤,扫墓后不妨与家人漫步红海湾,看春潮涌动,品一碗清润菜茶,让身心在山海间重获安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