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重要部署来了

hqy hqy 发表于2025-04-22 09:38:25 浏览11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4月16日,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

教育部办公厅副主任、新闻办主任陈星表示,教育数字化是我国开辟教育发展新赛道和塑造教育发展新优势的重要突破口。《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提升终身学习公共服务水平、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促进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意见》在总结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实施三年来相关经验的基础上,对未来一个阶段推进教育数字化进行了全面部署。

有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

教育部教育数字化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武汉理工大学校长杨宗凯表示,要积极建设中国教育人工智能大模型,持续打造一批教育垂直领域的专用大模型,有序开展人工智能教育的应用试点。要不断深化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全过程的融合,树立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课程教学、教育管理、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典型示范。要不断提升管理者的数字化领导力、教师的数字素养,推动教师利用人工智能打造更具高阶性、创新性和挑战度的优质课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沟通合作等基本能力,多学段广泛开展人工智能通识教育,塑造适应智能时代、驾驭人工智能的创新人才核心竞争力。

杨宗凯表示,建强用好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国家平台作为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的重要抓手,兼具学生学习、教师教学、学校治理、社会赋能、教育创新等功能,是促进数字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途径。对此,要在建设四通八达的平台体系上做好文章,构建目录体系、资源体系、数据体系和应用体系,提升平台智能化水平,打造高智能强交互的数字底座。同时,还要在深化国家平台应用上下足功夫。一方面,要创新平台的应用场景、拓展应用对象、创新应用方法,深度挖掘和发挥平台在教育教学上的应用潜能;另一方面,在平台有效支撑教育决策和社会服务上积极探索,建好用好教育大数据中心,提升数据融通与治理能力。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周大旺表示,教育数字化是当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不仅是教育领域的一场技术革命,更是教育理念、教学模式、教育治理等方面的深刻变革。三年来,教育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公共教育资源平台、公共教育服务平台、公共终身学习平台;举办了两届世界数字教育大会,国际影响力显著提升。但仍存在区域发展不均衡、资源供给机制需完善、师生数字素养待提升、智能化效能未充分释放等问题。新阶段要立足经验,破解问题,必须深入把握教育数字化规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继续纵深推进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布局,以人工智能助力教育变革,通过系统性改革释放发展动能,支撑教育现代化。

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意见》共分七个部分,共22条政策举措。《意见》明确了教育数字化工作的总体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教育数字化为突破口,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助力教育强国建设。在推进过程中,提出坚持立德树人、应用导向、数字赋能、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统筹规划、安全发展、开放合作等8项工作原则,确保教育数字化工作稳步推进,取得实效。

《意见》提出,加强人工智能等前瞻布局。加快建设人工智能教育大模型。完善教育领域多模态语料库,构建高质量自主可控数据集。强化算法安全评估,确保正确价值导向。布局一批前瞻性研究课题,有序开展人工智能应用试点,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场景新范式,推动大模型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推动思政、科学教育、美育、心理健康等领域及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专题大模型垂直应用,培育应用生态。

推动学科专业数字化升级和科研范式变革方面,《意见》明确,面向数字经济和未来产业发展,优化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超前布局数字领域学科专业,一体化推进人才培养、科技创新、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面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数字转型需要,动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赋能产教深度融合,服务“一体两翼”建设和高技能人才培养。以人工智能技术推动科研范式变革,提高科研组织效率,提高成果转化效率,衍生学科增长点,助力建设一批新兴学科、交叉学科。

《意见》提出,推动课程、教材、教学数字化变革。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一体化,建设“通用+特色”高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建设一批高校智慧课程,开好中小学信息科技相关课程,鼓励开设人工智能特色课程。制定数字教材建设和管理指导意见,分领域分专业研发一批示范性精品数字教材,支持地方、学校和企业开发数字教材。探索建设云端学校、智造空间、未来学习中心,建设“人工智能+X”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构建新型教学组织形态,促进学习方式变革。构建“一站式”数智学生社区。通过智能学伴、数字导师等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实现人工智能驱动的大规模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效率和质量。

赋能教育评价改革方面,《意见》提出,建立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的教育评价机制,面向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主体,完善结果评价,开展多维度的过程评价、增值评价和综合评价。推动实现教学全过程、发展全要素伴随式数据采集,开展精准画像。强化全面发展育人导向,推进数字化赋能考试评价改革。推进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考试的数字化试点。实现高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数据共享,推动院校、学科、专业评估数字化转型。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