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蓝信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学生访谈录 | 付焱灼:不是需要很多

hqy hqy 发表于2025-04-25 20:55:14 浏览5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文|彭彭

  编辑|彭彭

  图|付焱灼

  

  我目前就读于中国矿业大学,专业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这个专业听起来很高大上,简单来说就是处理大数据的。比如你刷视频时,系统会根据你的喜好推荐内容,这就是我们专业的一个应用场景。选择这个专业,一方面是因为这个专业与计算机相关,符合我对科技的兴趣;另一方面,大数据是未来的趋势,我觉得这是一个有前景的领域。虽然进入大学后发现,这个专业比我想象的要难很多,没有高中老师忽悠地那么好,说上了大学就自由了。实际上我平时课程繁重,压力也很大,但我依然坚持了下来。我相信,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这门技术,为社会创造价值。

  

  大一那年,我在学校的志愿群里看到了蓝信封书信活动的招募信息。这个活动通过一对一与乡村孩子写信的方式,给予他们陪伴和支持。当时,我立刻被吸引了。一方面,我一直想体验一下传统的书信交流,毕竟在这个电子化的时代,手写信件已经很少见了;另一方面,我也想和比我小的孩子交流,看看他们的想法和我小时候有什么不同。

  报名后,我很快被配对到了一个初中的男孩。他的第一封信让我印象深刻。他提到自己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哥哥,家人和老师总是更关注哥哥。这个男孩的困境像极了经典影视剧模板:在外打工的父母、永远被拿来比较的学霸哥哥、连老师都会叫错名字的透明人生。我开始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让他不要感到那么自卑。但是弟弟好像在没有收到我的信时就主动寻找心理老师的帮助,在心理老师的开导下他说自己收获了很多。我能够感受到弟弟自卑的情绪下是拥有着自我修正的理性潜能。

  在接下来的通信中,我们聊了很多话题。他分享了他的生活,比如他在长跑比赛中获得了第三名,甚至还有一个女孩向他表白。我也分享了我的经历,比如我小时候的梦想和现在的学习生活。我们还讨论了未来的职业选择。现在弟弟在信里和我说他和家里人已经达到比较平衡的状态,可以和哥哥和谐共处,也不会再从家里人身上感受到“看不起自己”的错觉。过去的弟弟一去不复返,现在和我通信的弟弟已经焕然一新。

  弟弟在信中曾经跟我交流过“将来想当什么”这样的话题,他说想当一名老师。我当时就以此为契机和他展开了一两封信的交流,我用我的以往的经验和见解去和他解释,社会上的职业是很多样的,我们不一定现在就确定下来自己将来要做什么。我从好处弊端去和弟弟分析教师这个职业,这条路走得不会比谁轻松。弟弟从我这了解之后还是很坚定地表示想成为一名老师,我相信弟弟已经经过他慎重地思考了。

  

  当然,我小时候也有碰到这样的问题——将来想做什么,我的回答是“慈善家”,可以捐很多很多钱这件事情很好。而现在我参与蓝信封并坚持通信,其实从某种意义上我也实现了“慈善家”这个身份,捐很多很多爱。除了蓝信封书信活动,我还参加过学校组织的其他志愿活动,比如寒假期间在团委的社会实践。虽然这些活动没有物质上的回报,但它们给我带来了精神上的满足。每次帮助别人,我都会感到一种道德上的崇高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参与蓝信封书信活动,让我对公益有了更深的理解。公益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陪伴和支持。通过书信,我不仅帮助了一个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成长。每一次收到他的信,我都会感到特别开心,仿佛在繁忙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了一丝慰藉。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珍惜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参与公益的决心。

  

  也很欢迎,同为蓝信封志愿者的你,愿意分享自己的故事、职业、专业,为孩子提供更多元的视角去看待这个世界。

  公益不是一个人做很多,而是每个人都做一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