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AI)+游戏的发展历程,AI技术在游戏行业的应用有哪些

hqy hqy 发表于2025-04-26 12:00:14 浏览4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人工智能(AI)与游戏的结合,不仅是技术进步的体现,更是人类智慧的延伸。从最初的简单规则到如今的复杂决策系统,AI在游戏领域的发展历史可谓波澜壮阔。

早在2001年,就有研究指出游戏人工智能领域,有极大的潜力实现或创造类人级别的人工智能(human-level AI)。

游戏作为人工智能研究的起点,以其任务场景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为人工智能在广度、深度和灵活性等方面接近人类智能提供了保障。

当前,伴随着生成式AI和决策AI技术的迅猛发展,游戏与人工智能共振共生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在全球游戏顶会GDC2024(全球游戏者开发大会2024)上,AI成为大会关注焦点,以AI为主题的演讲达64场,占比达8%在生成式AI领域,62%的游戏业受访者正在使用AI工具制作游戏内容。

在决策AI领域,Google DeepMind团队继Alphastar后再次推出通用游戏智能体SIMA(Scalable Instructable Multiworld Agent),可根据人类自然语言指令在各类3D游戏世界中执行超过600多种任务。

AI+游戏的发展历史

AI与游戏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叶1952年,科学家们就开始尝试利用AI技术让机器打败人类。而到了1956年,Arthur Samuel发明了一种能够通过自我学习攻克国际跳棋(Checkers)游戏的算法,现在该算法被称为强化学习(Reinforcement Learning)。

这标志着AI在游戏领域的首次应用,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AI在游戏中的应用逐渐从简单的规则执行转变为复杂的策略制定。1970年代,Minimax算法被用于解决国际象棋问题,而到了1997年,IBM的深蓝(Deep Blue)计算机击败了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这是AI在棋类游戏中的一个重大突破。

到了1990年代,AI辅助游戏设计开始出现,但工具和技术相对简单,主要用于自动化任务(如自动生成纹理)和基础对话生成。

进入21世纪,随着深度学习和强化学习技术的发展,AI在游戏领域的应用迎来了新的突破。

2016年,谷歌DeepMind的AlphaGo在围棋游戏中击败了世界冠军李世石,这一事件被认为是AI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此后,AI开始在更多类型的游戏中展现其能力,包括复杂的即时战略游戏和多人在线战斗竞技场游戏。

进入2020年代,AI生成技术在游戏中的应用越来越普及。AI被广泛用于游戏内容的自动生成,如关卡设计、角色动画、剧情编排等,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此外,AI还用于优化游戏设计过程,提供更加个性化和动态的游戏体验。

AI技术在游戏行业的应用

内容创作与生成:AI技术可以自动生成游戏内容,如关卡设计、任务等,大幅提高开发效率。例如,AIGC技术已经在游戏资产生成、仿真场景渲染等多个环节得到广泛应用。

智能NPC与交互体验:AI驱动的NPC能够提供更加自然和真实的交互体验,增强游戏的沉浸感。

个性化体验:AI技术能够根据玩家的行为和偏好提供定制化的内容,从而提升玩家的游戏体验。

数据分析与运营优化:AI技术可以帮助游戏公司更好地理解玩家行为,进行精准营销和优化游戏运营。

在各类游戏中,AI其实已经随处可见。当玩家与NPC(非玩家角色)进行对话,使用人机模式开展训练,向客服提问求助时,或许都在与AI亲密交流。这些正是AI技术在游戏运营中最常见的应用场景。

随着AI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深化,“游戏+AI”能够实现的早已不止于此。

AI对游戏的赋能方向

目前AI对于游戏产业赋能可以概括为降本增效和玩法变革两大方向。

降本增效:

AI能辅助游戏工业化生产、营销侧素材产出和投放优化,实现海量内容的快速供给,包括文案、美术、地图设计、语音交互以及营销端的买量投放等,提升游戏生产效率和更新速度,缩短开发周期及人工成本。

现状:AIGC在AI bot、数值设计、剧情、2D美术等方面相对成熟,在3D资产等方面有待突破。

目前部分厂商降本增效已有阶段性成果,如游族网络通过在美术研发中运用2D美术,外包成本降低25%;巨人网络《征途》团队运用AI模型让美术人效提升了5-10倍,生成质量也有大幅提升。

中手游公司希望将游戏文案、2D美术、语言翻译和配音全面引入AI技术,实现产出效率提升20-30%,外包成本降低50%-60%,人员成本降低10-20%。

发展方向:要想全方位落地研发运营生产管线中,需要解决有效数据生产、标记不足,解决方案通用性不高,一次性训练模型成本过高,游戏数据私密性等难题。

玩法变革:

玩法变革体现在 NPC 智能交互以及UGC内容制作两大方面NPC智能交互增加了游戏的交互性,能给每个消费者带来千人千面的体验;UGC内容创作则让游戏可玩性大幅度提升,也有望进一步提升用户付费频次及付费深度,实现潜在增收。

现状:部分公司已开始使用,但尚未全面推广。代表公司:

海外

Roblox:于2023年5月正式将Code Assist(代码辅助)和Material Generator(素材生成器)两个工具的测试版在以开发者为核心的Roblox Studio平台上线。

国内

网易:《逆水寒》手游借助AI打造“AI捏脸”和“智能NPC”新玩法。掌趣科技:与悠米在3A开放世界、万人在线交互、高精度物理仿真、数字人及虚拟现实场景编辑积累的经验合作开发兼具创作和发行功能的AI游戏创作平台,降低开发世界游戏制作门槛。巨人网络:旗下《球球大作战》UGC玩法已与AI结合,用以帮助玩家更快更有效的创造好的地图或玩法;《征途》系列游戏中,已启用智能NPC,包括玩家与 NPC 对话文字、表情、语音的AI自由生成,及基于对话内容做出合适的逻辑行为反馈。昆仑万维:游戏《Club Koala》是国内首款出海的AI游戏,全球首款AI UGC游戏平台,游戏内加入拟人的AI NPC,为玩家提供AI赋能的无代码UGC游戏编辑器,让玩家可以轻松制作各种各样的小游戏。

当前,AI技术的应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生成式AI和决策AI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游戏与人工智能共振共生的发展态势更加明显。

AI不仅能够作为游戏中的角色,还能够在游戏设计、内容创作等方面提供支持,降低成本,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