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众嘉宾在这场研讨会上热议:人工智能如何赋能教育创新?

hqy hqy 发表于2025-05-02 21:09:45 浏览12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报讯(通讯员 雷灵 记者 崔斌斌)人工智能时代,数智技术与教育教学如何深度融合?4月27日,“数智赋能与育人场景创新:GenAI助力中小学教学场景创新研讨会”在北京教育学院黄寺校区举办。此次研讨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主办、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协办,旨在深入挖掘智慧教育应用新场景,提升教师数字素养与教学创新能力。

北京教育学院党委常委、副院长肖汶,北京数字教育中心副主任陈昊出席研讨会。研讨会由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院长吴珊主持。

研讨会上,肖汶表示,教育数字化转型不是简单的“技术叠加”,而是一场涉及理念更新、模式重构和制度创新的深刻变革。推动教育教学的创新变革,强化教育对科技和人才的支撑作用,我们需要围绕“融合”,推动数智技术与教育场景的深度互嵌,不断深化数智技术赋能课堂、教研、评价等场景的创新;聚焦“赋能”,构建可持续发展的数字教育生态,持续为教师、学校和区域赋能,助力提升数字素养;筑牢“底线”,坚守教育本质与技术伦理,遵循教育规律,保障数据安全。

“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是服务教育强国战略、助力首都打造首善之区的重要举措,也是培育新时代具备创新思维与技术素养的关键人才的核心途径。”陈昊介绍,当前,北京市正在借助政策支持、资源整合与场景拓展,系统构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生态。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武法提作了题为“AI时代的教育理念与教学创新”的主旨报告。“AI时代的教学方式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者,智能工具深度参与,教学内容数字化且跨学科融合,教学过程呈现多向互动、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借助智能工具优化的新型方式。”围绕AI时代的教育,武法提指出,AI时代的教师应该成为人机协作的示范者、人机分工的设计者、优质资源的调度者以及AI生成的甄别者等,并阐释了“多模态学习资源生成促成知识深度理解、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虚拟角色引导的沉浸式交互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GenAI支持的人机共生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及GenAI个性化反馈促进学生认识变化”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创新教学的4种模式。

北京教育学院信息科技教育学院副院长胡淑均围绕“数智融合,赋能成长:北京教育学院打造‘1+1+N’教师学习新样态”这一主题,介绍了信科学院正在构建的1个“数智赋能”品牌+1个“北京教师学习网”平台+N个AI助力教育教学新场景的学习新样态,通过“四个层次”“四小行动”交流了数智赋能教师成长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成果。

在交流发言环节,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实验小学书记王振惠、北京市第二十中学附属实验课程与教师发展中心副校长赵春艳及北京一零一中石油分校校长万锡茂等也分别围绕AI赋能学校教育教学的创新实践、AI赋能学校教育创新发展的多元探索以及AI技术驱动下的教育革新等主题分享了各自学校在数智教育领域的实践探索与成效。

主论坛之后,研讨会还分设了4个分论坛,围绕AI赋能新型双师课堂的实践与探索、 AI赋能教育新场景的融创实践、AI 协同课堂教学微场景创新实践、AI支持下的课堂探究学习活动构建等主题,进行了课例展示、嘉宾报告和专家点评。

“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邀请高校学者分享前沿教育理念及成果的同时,又链接一线课堂交流展示中小学校在数智赋能过程中的实践探索,目的在于共研互促,探讨智慧教育应用新场景,助力教师素养提升与专业发展,为首都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吴珊表示,今年,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全员实训,北京教育学院将携手各区校进一步做好协同,汇聚人工智能教育的典型案例和优秀课例,在多个场景中开展深度研究、加强沟通协作,共同形成人工智能在中小学应用的北京范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