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4日下午,高校、高中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研讨会在上音歌剧院民乐排练厅举办。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合办。
参会者有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志敏,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总协调曹跟林,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书记、副主任刘灏,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陈世哲,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尤继一,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戴维一,以及包括上海市大同中学、格致中学、南洋模范中学、建青实验中学、徐汇中学、市三女中在内的40多所高级中学校长。
人工智能是新一轮产业变革的核心驱动力,将进一步释放历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积蓄的巨大能量。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技术进步与产业发展,人工智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到2030年,使中国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人工智能作为新兴产业,虽然技术和产业发展迅猛,但专业技术人才,尤其是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还是不够充足。
上海音乐学院作为一所“双一流”的专业音乐学院,也是我国最早开设音乐科技相关专业的专业音乐院校,近年来在音乐人工智能领域也开始逐步加大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力度,例如开设音乐人工智能硕士学位点、增设音乐人工智能相关本科课程等。
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中心以推动中小学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目标,近年来一直致力于各类课程开发、师资培训、学术交流等活动。为进一步促进该领域的人才培养和选拔,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中心联合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共同推进“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培养基地计划”,旨在通过该计划,遴选数所在音乐创新领域已先行探索的中学,同时联合多所在音乐科技创新领域已有建设成果的高校,共同推进相关课程、实践基地、比赛活动和科研项目的建设,共同为我国未来音乐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培养添砖加瓦。
本次论坛由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总协调曹跟林老师全程主持。
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张志敏致开场辞。张志敏对与会校长及嘉宾表示欢迎,他通过一位学生的提问——“为什么音乐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强调音乐之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及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主任于阳介绍了上海音乐学院以及音乐工程系的相关背景,上音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专业音乐类院校为全国音乐创新人才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他介绍了上音-伯克利现代音乐院的招生与发展情况。
随后,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副教授陈世哲为大家详细介绍了音乐人工智能创新人才一体化培养计划。陈世哲教授提出,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面向未来的跨学科综合性人才、发现专业音乐人才、提升高中音乐科创特色、提高高校音乐人工智能教育学科科研水平。演讲中,陈世哲教授向各高中校长展示了人工智能写词、机器人演奏、虚拟歌手、AI作曲等音乐与科技结合的优秀案例,介绍了目前音乐制作课程在上海市高中内的应用情况,以及开设相关专业的国内外高校。此外,陈世哲教授还向各高中校长讲解了国内音乐类、艺术类院校以及综合类大学艺术专业的招生考试方式,为各大高中开设相关课程提供详细建议。
上海音乐学院民乐系副书记、副主任刘灏,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院长尤继一,上海音乐学院数字媒体艺术学院副教授戴维一,就音乐的跨学科发展,尤其是音乐医疗方面的发展状况和前景展望进行了交流分享。
随后,上海市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上海市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上海市罗店中学校长严卫东轮流进行了交流研讨,发表了参会感想。大同中学校长郭金华分享了大同中学开展计算机音乐创编以来取得的成绩;徐汇中学校长曾宪一介绍了徐汇中学科创课程并建议科创中心与高校合作,为中小学提供进阶的科创与艺术类课程服务;罗店中学校长严卫东就科技与艺术的跨学科课程在高中校园内的开展前景发表了感想与展望。
最后,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上海市教育学会会长尹后庆作总结讲话。尹后庆表示,音乐是跨国界、跨文化、跨民族的全人类共同的语言。从前我们只能坐在观众席欣赏音乐,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人都可以参与音乐的创作和输出。大力开展音乐与科技的跨学科合作有利于提高学生艺术素养,促进未来社会发展。
此外,尹后庆建议高校将大学课程改造成适合中小学生的拓展课程,并划分课程等级,设立学分转化机制,建立大中小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链。尹后庆还建议,高校和高中可建立学校联盟,定期开设研讨会、讲座,更好地为中小学生的实际需求提供服务,也为高校招生培养优质生源。
会议结束后中国教育学会科创教育发展中心和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工程系组织各高中校长参观了2019年年底投入使用的上海市政府重点项目——上音歌剧院。
本次论坛通过高校领导、教授与各高级中学校长之间的交流研讨,打通了音乐类院校、艺术类院校、师范类院校、综合类院校在艺考招生中的信息壁垒,提高了音乐科技与艺术、计算机音乐作曲、人工智能音乐创编等交叉学科的影响力,更好地将高校的丰富资源惠及中小学生素质教育、科技创新教育。
关注“第一教育”分享至朋友圈惊喜更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