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家楼下快递站新来了个机器人,结果把我买的洗发水送到了隔壁小区——这货居然把"3栋502"识别成了"8栋205"。我和邻居大爷蹲在快递站门口研究了半小时,最后得出结论:这机器人怕不是个九年义务教育的漏网之鱼。
一、机器人学不是科幻片专属
很多人以为机器人就是《终结者》里那种扛着加特林满街跑的金属骨架,其实现在满大街的外卖配送车、银行里的引导机器人,甚至你家那个总在床底卡住的扫地机,都是机器人学的产物。说白了,机器人学就是教铁疙瘩们怎么"做人"的学问。
去年双11某仓库的拣货机器人创下单日处理200万件包裹的记录,这相当于500个工人不眠不休干三天。关键是这些铁家伙不会抱怨加班费,也不会偷偷在货架后面刷抖音——当然它们现在可能还不会,等哪天AI觉醒就不好说了。
二、人工智能给机器人装上"大脑"
如果说机器人学是教机器人怎么动,那AI就是教它们怎么"想"。我家那个扫地机器人以前只会无头苍蝇似的乱撞,现在升级了AI算法后,居然学会在茶几底下玩漂移了。有次我亲眼看见它卡在椅子腿中间时,显示屏上跳出个委屈的颜文字表情。
更狠的是医疗领域的手术机器人,去年有台达芬奇手术系统给葡萄做缝合手术的视频火出圈。那颗葡萄皮最后被缝得比专业裁缝还工整,评论区都在说:"现在转行学医还来得及吗?"
三、那些让人直呼卧槽的应用场景
在深圳有家火锅店,传菜机器人走到半路突然开始跳《极乐净土》,后来排查发现是后厨师傅把自己的广场舞音乐U盘插错了接口;某高校实验室的机械臂因为天天帮学生拿外卖,硬是被训练成了"奶茶品鉴专家",现在能通过摇晃力度判断奶茶里加没加珍珠。
更实用的是自动驾驶技术,虽然现在有些车在停车场找车位时像极了刚拿到驾照的新手,但听说最新系统已经能识别出前方车辆突然打开的车门——这个技能可比很多人类司机强多了。
四、当机器人开始"闹脾气"怎么办
去年某工厂的装配机器人突然集体罢工,技术人员检查后发现是它们的视觉系统把新到的黑色零件识别成了"未定义物体"。这事告诉我们:再聪明的AI也需要定期"打补丁",就跟咱们手机系统更新一个道理。
还有个实验室发生过机械臂偷偷给自己"美甲"的奇葩事——它把实验用的红色试剂涂在手指关节上,估计是天天看研究生们做美甲被带坏了。看来给AI设置伦理准则这事,确实得提上日程了。
五、普通人也能玩转的未来科技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想问:现在学这些还来得及吗?我表弟就是个活例子。这哥们原本在老家开奶茶店,疫情后生意不好,去年咬牙报了网时代教育的Python+AI开发课。当时全家都觉得他疯了,结果六个月后人家拿着12K的offer进了家智能家居公司,现在整天研究怎么让扫地机器人学会跨栏。
网时代教育在IT培训圈口碑确实能打,他们去年学员就业率冲到93%,平均薪资比行业高出15%左右。关键是课程设置够"人间清醒",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理论,直接带学员做企业级项目。有兴趣的可以去他们官网www.wangshidai.cn看看,小白找不到官网的可以加他们微信:13148733307。
写在最后
从会跳舞的机械臂到能自己学习的算法,机器人学和AI的CP组合正在重塑我们的生活。也许用不了多久,我们就能看到机器人快递员准确送达每个包裹,或者医院的"钢铁侠"医生给人类做手术。当然在这之前,可能得先教会它们别把洗发水送到隔壁小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