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经常把知识和智慧混为一谈,其实完全是两回事。知识是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而智慧是一种处理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知识和智慧之间是有联系的,前者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后者,后者也可以写出来或道出来变成前者共人分享,或是供自己备忘,但二者的关系并不成比例关系。也就是说,一个知识渊博的人未必有多少智慧,一个比较有智慧的人也未必懂很多知识。
以下一张图让你直观感受“知识”和“智慧”的区别:
知识、经验、信息、智慧和创造力之间也有非常美妙的联系……
来自:THLDL
知识等于智慧吗?
在很久以前,有位学子不远千里四处访师求学,为的是能学到真才实学,可是让他感到苦恼的是,他学到的知识越多,却越觉得自己无知和浅薄。有一次他遇到一位高僧,便向他倾诉了自己的苦恼,并请求高僧想一个办法让自己从苦恼中解脱出来。
高僧听完了他所诉说的苦恼后,静静地想了一会,然后慢慢地问道:“你求学的目的是为了求知识还是求智慧?” 那为学子听后大为惊诧,不解地问道:“求知识和求智慧有什么不同吗?”那位高僧听了笑道:“这两者当然有所不同了,求知识是求诸于外,当你对外在世界了解的越广,了解得越深,你所遇到的问题也就越多越难,这样你自然会感到学到的越多就越无知和浅薄。而求智慧则不然,求智慧是求诸于内,当你对自己的内在世界了解的越多和越深时,你的心智就越圆融无缺,你就会感到一股来自于内在的智性,也就不会有这么多的烦恼了。”
学子听后还是不明白,继续问道:“大师的话我还是不明白,请您讲得更简单一点好吗?”高僧就打了一个比喻:“有两个人要上山去打柴,一个早早地就出发了,来到山上后却发现自己忘记磨砍柴刀,只好钝刀劈柴。另一个人则没有急于上山,而是现在家磨快刀后才上山,你说这两个人谁打得柴更多呢?”学子听后恍然大悟,对高僧说:“大师的意思是,我就是那个只顾砍柴忘记磨刀的人吧!”高僧笑而不答。
究竟什么是智慧?我们再来看看禅宗六祖的故事。
禅宗六祖慧能小时侯家里很穷,靠上山打柴养活老母亲。因为没有钱上学,从小不识字,但却能闻经解义。
有一次,路过一个尼姑庵,听老尼在诵经,即明白经文深意,并为老尼讲解。当老尼拿着经书征询书中文字读音时,慧能实言相告:“吾不识字”。老尼疑惑:“不识字怎能知经意呢?” 慧能郑重地道出了一句堪为千古经典之语:“佛法(大智慧)与文字无关。”换句话说,智慧与语言、文字没有直接关系。
总之,知识学了,不等于学会了,不等于会运用,不等于真正明了知识本身的道理。善思维、思考,能创造知识,在思维辨证过程中运用知识是能力问题,而能觉悟思维之主体、本来面目,融通世间一切方便方法,大机用于世道人心才可称之为智慧,否则,充其量为一点聪明而必落果报矣。
智商和情商有什么不同?高智商,未必能让你名利双收,但高情商,却能让你活得更美好。情商高低,也决定着一个人能不能做自己情绪的主人。
网贷圈微信号:wangdaiquanzi(←长按复制),关注后每日接收网贷跟理财最新动态,欢迎关注,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