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国劳动模范荆冰:用14年坚守诠释工匠精神

hqy hqy 发表于2025-05-17 22:18:35 浏览1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人物名片

荆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高级工程师,现任河北北塑管业有限公司技术员。一直以来,他主要从事塑料管道科研工作,共取得12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2项发明专利授权、4项河北省科学技术成果,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授予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英才。2025年被授予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荆冰的职业生涯起步于基层质检员岗位。刚成为质检员时,他便展现出对质量把控的高度责任感。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他发现一批即将发货的产品可能存在质量问题,尽管同事们因发货期限紧张提出“发出去吧”,他却坚持再好好检测一下。最终,复查结果证实了他的判断,产品存在质量问题。他果断要求停止发货,更换新产品。“质检员的职责,关乎企业的声誉和未来,决不能含糊。”荆冰说。

荆冰制作拉伸试验试样。受访者供图

荆冰深知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更好适应行业发展和变化。研发新型塑料管材时,他遭遇材料韧性和强度难以平衡的困境,通过自学材料科学知识,发现一种新型添加剂可能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为此,他查阅大量专业资料,在实验室进行了上百次实验,不断调整参数,最终成功找到合适方案。新管材不仅性能优异,还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了客户的特殊需求。“持续学习能为解决实际问题提供新思路。”他总结道。

然而,技术研发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荆冰也曾多次在技术壁垒前有放弃的想法,但一次难忘的基层服务经历,让他坚定了追求与信念。有一次,他跟随售后服务团队深入乡村时,目睹了一位70多岁老人家里因吃水困难,只能用脸盆接雨水洗衣做饭,浑浊的水中甚至游动着小虫子。而通过他们的技术与服务,将洁净的自来水接入老人家中的那一刻,荆冰深刻意识到,自己从事的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一份服务人民群众的伟大事业。这份沉甸甸的使命感,成为他在技术攻坚道路上的动力源泉,支撑他跨越无数艰难险阻。

在荆冰拥有的14项专利授权中,“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三通装置”的研发最为艰难。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材加工难度大,在结构设计和材料兼容性方面面临巨大挑战。他和团队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通过无数次尝试和优化,最终成功攻克难题,创新设计的内部流道结构大大提高了流体传输效率和稳定性。

如今,荆冰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在满足市场快速变化需求的同时,保证技术创新的深度和持续性。为应对这一挑战,他积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引入外部先进技术和理念,加大内部研发投入,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团队创新,实现了技术与市场需求的同步发展。

此外,荆冰的科研成果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聚丙烯共混填充聚乙烯波纹管生产技术”应用于市政排水工程,“一种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管翻边装置”及相关管材技术应用于石油、天然气输送领域,“一种自旋式防堵塞浇灌管材”则助力农业高效节水灌溉。对于刚进入技术领域的年轻人,荆冰也很热衷于分享自己的经验。他时常提醒同事要保持好奇心和求知欲,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勇于面对困难,学会团队协作。一位受他影响的年轻员工表示,“荆冰师傅从基层一路成长,靠的是对科研的专注和坚持。我要像他一样把工作当使命,主动学习专业知识,在科研上多实践多思考,努力为公司和行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展望塑料管道行业未来,荆冰认为核心挑战在于环保压力和市场竞争。他表示,将加大环保材料研发投入,持续进行技术创新,优化生产工艺,加强品牌建设,提升产品性价比。“真正的价值不在于掌声,而在于能否持续突破自我。”荆冰说。

从质检员到技术领军者,荆冰用14年的坚守诠释了工匠精神的真谛。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只要保持专注与创新,每个人都可能成为推动行业进步的力量。未来,“我将继续以科研为使命,为塑料管道行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河北工人报记者宋宝军 通讯员高松林)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