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由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主办,中企研数字经济与数据资产工作委员会、企业观察报社承办的央企AI+大模型应用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上,中国移动研究院人工智能与智慧运营中心主任研究员、解决方案总监吴娜表示,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九天通用基础大模型,打造Al+核心引擎,实现了多个维度的核心技术自主创新。
吴娜认为,随着AI技术的高度平权,算力需求迅猛地增长,应用广泛地普及,人工智能进入了真正的AI+时代,并且正在推动“五个重塑”,包括数智生活方式的重塑、生产运营形式的重塑、社会治理模式的重塑、科技创新的范式重塑和人类文明样式的重塑。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移动锚定AI+时代的“供给者、汇聚者、运营者”定位,成体系、全链条从源头及底层开展全栈技术攻关,为国家重要行业和关健领域提供安全可信的人工智能基座。
吴娜说,从供给者层面,中国移动提供大算力、大模型、大数据,提供安全、普惠、泛在的社会级智能服务,打造了两个万卡智算集群,自主研发了九天系列基础大模型;从汇聚者层面,中国移动发挥央企的龙头带动作用,把数据、算法、应用等优质的智能要素汇聚起来,同时也在打造国资央企AI平台,希望能够实现共通、共同、共创,促进产业链向更高的价值顶端发展;从运营者的层面,目标是成为世界一流的信息服务科技公司,要实现全智能要素的运营。
吴娜说,中国移动一直把人工智能作为战新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2013年,中国移动开始布局人工智能,从底层技术开始原创突破。2019年“九天人工智能平台”正式发布。2020年成立了九天人工智能团队,在人才培育、薪酬激励、管理模式、考核导向、文化构建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打造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标杆。2023年,成立九天人工智能研究院,发布了一系列基座大模型,以及全球运营商最大的单体智算中心。并建设了国家智慧网络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和中央企业人工智能协同创新平台,还与北京大学一起承担了多媒体信息处理全国重点实验室。“九天”人工智能团队已入选2024年度“央企楷模”,“九天”大模型被评为“2024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
中国移动自主研发的九天通用基础大模型,已经覆盖全模态、全尺寸、全场景,实现了包括数据构建、预训练、后训练,推理等全链路的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
吴娜说,九天大模型的第一个特色就是全栈国产化,从算子、芯片到框架算法完全基于国产技术和软硬件,确保了系统的自主可控性。支持国外与国产算力集群之间的续训和平滑的转化,同时积极支持国产生态的发展,现在九天平台适配了11个国产厂家、17款国产芯片。
第二个特色是体系化AI原创技术。能够依托泛在的网络和AI算力,在开放的环境中实现对AI能力进行灵活且高效的配置、调度、训练和部署,以满足日益丰富的数智化业务需求。
第三个特色是复杂系统智能化,赋能高效生产与应用。基于九天系列大模型,中国移动已经深入到金融、交通、能源、制造等多个行业,研发出30多款专属的行业大模型。这些成果正在推动行业应用的快速发展,与各行业的业务系统深度集成。
第四个特色是九天人工智能平台,在大模型时代,人工智能平台是与大模型共生,实现大模型规模化价值运营的关键。九天人工智能平台承载九天大模型开放服务,实现高效、全面的行业大模型生产、应用、汇聚全栈服务。
九天大模型及人工智能平台在AI+转型层面做了很多实践。吴娜举例说,在网络应用中,中国移动构建网络智能化能力体系,支撑3500+一线生产服务,赋能一线8万多人,打造全球领先的自智网络运营商。在客服场景中,打造九天客服大模型,服务900多万移动用户,服务满意度超过97%。
在管理领域推出了办公大模型、审计大模型、法务大模型等,打造“建审千询”领域大模型,工作场景大模型覆盖率达到了53%,审计项目作业调用量累计达154万次。在能源化工领域,联合头部能源央企等共同打造了昆仑多模态大模型和AI中台。在航空领域,与航空信息服务央企打造了新一代民航客服大模型驱动的智能客服系统,目前已经上线生产,为机场、航司和代理人提供专业的B端客服。同时,正在助力建设集团级人工智能平台,支持AI创新。在医疗领域,与多家龙头医疗机构共建医疗大模型,九天导诊大模型,预问诊、复诊、会诊等多个场景已经在十多家医院给医生赋能,调用量已经达到了10余万次。在农业领域也联合农业领域央企共建农业大模型,包括种植领域的大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