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
增强学生的创新开放意识,在改革开放中,学生在社会、家庭、学校,在任何一个地方,都可能接收到各种信息,分析青少年在政治方向、人生价值、思维方式、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各方面的实际情况,进行德育教育,就必须增强学生的创新开放意识。改革就是要创新。没有创新意识,就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由于中学生具有敢想敢探、不拘陈规的特点,这就要求学校的德育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各种卓有成效的教育活动,进行正确的引导、疏导,不强求一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并注意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毅力、独特的个性特征和思维特征。
长期以来,在学校德育实践中,传统的观念和德育常规往往把思想政治课教育作为学校德育的全部,忽视学生个性的塑造,忽视发挥学生的特长,抑制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泯灭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意识。

所以,把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纳入学校的德育,造就出一批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拥有一技之长和具有创新观念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是时代的要求和中学德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世界经济已经步入了高科技时代。
当今的世界,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想在封闭中求得发展,那么,其结果必定是落后和被淘汰。随着整个社会的开放发展,德育的封闭性也必将受到历史潮流的冲击。
因此,学校的德育改革,必须增强学生的开放意识。增强学生的开放意识,要求德育面向社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学校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农村、工厂、机关摘一点社会调查,在社会实践中开阔视野,培养能力。如:让学生参与社会热点的探讨,提倡百家争鸣,全面地历史地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等。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教育是一种精神生产活动,它以培养合格的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为天职。因此,学校德育引入竞争机制,创设一个积极向上、紧张有序、经常处于兴奋愉悦状态的育人环境,是非常必要的。
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可以培养学生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集体的道德情操,激励学生为振兴中华、为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而刻苦学习的壮志。
还可以培养学生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开拓、奋力进取、不怕艰难、吃苦耐劳的品质,培养学生团结奋斗、互相协作的精神,还可以增强学生对未来社会环境适应的能力。
学校在德育改革中,要注重提倡班与班之间、组与组之间、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平等竞争,提倡冒尖,组织各种形式的有益的竞赛活动,创造竞争格局,提倡务实,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德育改革,关键要落实一个“活”字活,所谓“活”,就是学校德育的内容活、形式活、考核的方法内容。首先,要把学校的德育渗透到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科的教学中去,使学校的各项工作和各科的教育都紧紧地围绕着“育人”这个环节,建立起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德育工作队伍。
例如:对各学科教师提出要求,通过敏学实现德育任务,主要引导学生学习系统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用知识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影响学生的意识、情感和意志,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