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创 选专业·他们说①|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专业会被取代吗?

hqy hqy 发表于2025-07-01 10:37:53 浏览1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高考落幕,志愿填报成为考生家庭新的"考题"。面对数百个专业以及快速更迭的行业趋势,这道关乎未来的选择题考生又该如何作答?

在网络上,法律、新闻、外语、光学工程等相关专业关注度高。为此,本报记者采访相关专业的资深从业者、高校教授及高校在读学子,推出“选专业·他们说”系列报道。通过相关从业者分享专业学习心得、成长历程,帮助考生做出最合适的专业选择。

本期报道,记者采访法律专业相关资深从业者,从学科特质、适配人群及行业前景等维度,为考生解读法学专业。

法律专业,兴趣与能力缺一不可

成都市政协委员、民盟成都市委会法治工委副主任、四川蓉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管委会主任王劲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法学专业因“轻资产”特点已成为众多高校开设的热门选择,这也促进了法律人才培养规模逐步扩大。对于不少考生而言,法学专业凭借其独特的学科优势,是值得重点考虑的选项之一。

“如果学生文字能力强、记忆力好,法学专业会是一个非常适合的选择。”王劲夫强调,法学专业不仅能塑造学生的法治思维,更注重逻辑严密性的训练。在课程设置上,法学涵盖广泛的文科领域,学生需要涉猎各类人文社科知识,形成全面的学科素养。

王劲夫提到,随着国家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和更新,法律专业将面临新的挑战,同时也孕育着广阔的发展机遇。因此,选择法学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加全面看待法律专业的发展,一旦决定选择该专业,就要对法律始终充满热情,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去深入研究。

职场成长,一般需要3至8年

“想要成为执业律师,必须通过被称为‘天下第一考’的法律职业资格考试。这个考试通过率不到20%,是法律行业的重要准入门槛。”王劲夫建议,如果选择法律专业,大学期间就要有意识地准备“法考”,通过考试将提升进入律师事务所工作的机会。

在采访中,王劲夫描述了律师的成长路径:新人律师前三年主要处于学习阶段,但随着经验积累和客户资源拓展,会逐步成长为成熟律师,“这个职业和医生很像,经验越丰富就越有价值。”

从初入职场到成为一名较为成熟的律师,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何金华也称新人律师需要成长期。“一般需要3至8年,这是一个渐进过程,受个人能力、努力程度、平台机遇、指导律师水平、执业领域难度等因素影响。”

何金华特别指出,前2年核心是学习、适应和打基础。第3至5年,开始培养独立处理问题和客户沟通的能力。第5至8年,通常能独立负责中等复杂程度的案件或项目,具备较强的法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在特定领域形成一定专长。“在成长期过程中,优秀的指导老师、团队至关重要,同时,要多参与案件办理,保持持续专业学习。”他说。

除了当律师,职业选择还很多

关于法律专业就业选择,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何金华分享道;“法律专业训练培养的技能具有高度可迁移性,就业范围广泛,就算不从事传统律师行业也还有很多选择。”何金华表示,公职类可从事法官、检察官、公证员,仲裁/调解员,司法行政机关、政府其他机关任何需要法律背景的岗位。非公职类可从事企业法务,合规管理,知识产权代理,法律咨询等,其中企业法务是法律毕业生的重要去向。

企业资深法务人士吴先生(化名)补充道:“企业法务工作相对律师而言不那么繁杂,且工作相对稳定,起点待遇一般也高于同地域的律师助理,也能接触到经营、管理的各个环节,更能综合锻炼自身能力水平。”

人工智能难以替代律师工作

“AI对法律行业的冲击显著,但并非能完全替代,冲击程度因工作内容而异。”四川纵目律师事务所律师何金华认为,冲击较大的主要集中在法律检索、合同审查、文书审阅、法律翻译等领域。AI难以替代的领域通常需高度人类智慧、经验、情感和伦理判断,AI无法理解案件背后复杂的人性、社会背景、微妙证据链,无法进行价值权衡和伦理判断。面对新型、复杂、无先例可循的案件,律师的经验、直觉和创造力至关重要。

他们的建议

王劲夫在采访中表示,当前我国人均法律消费水平仍处于低位,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明显差距,他指出,这预示着法律服务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针对有意从事律师职业的年轻人,王劲夫特别强调:“任何行业都需要勤奋的人,律师行业更是如此。”他认为,随着我国法治建设的持续推进,社会对律师的需求将持续增长。

对于大学期间应该如何学习,何金华则认为应当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不必过早限定职业方向,大学期间广泛学习,多实习,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和擅长领域。谈到法律专业未来可能的竞争压力,他认为学历背景、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复合型人才需求增加等方面仍然是需要面对的困难。他举例称,像法律职业资格证书,是从事法律职业(律师、法官、检察官、公证员等)的强制性门槛。现在市场青睐既懂法律,又懂金融、知产、数据合规、外语等复合型人才,单一法律背景在日后的从业中可能竞争力不足。

而在吴先生看来,学好法律要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并用,多接触法律实务工作。在校期间有机会可以多参与项目课题,且争取在校通过法考,对就业升学都有很大帮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 记者 刘杨 何齐铁 罗皓 海报 部分由AI技术完成 责任编辑 刘杨 编辑 何齐铁 审核 陈彦川 饶竹舟 郝燕萍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