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7月3日消息(记者 黄昂瑾)数字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数字技术的迭代升级和创新应用。在2025全球数字经济大会期间,人工智能成为绕不开的重要议题之一。7月2日,在数字技术投资与跨境协同创新专题论坛上,来自学界、产业界、投资界的嘉宾,从不同视角阐释了对人工智能赋能产业、支撑数字经济的前瞻观察和思考。
安全治理护航AI可持续发展
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表示,人工智能的发展使生产力得到极大提升,但在发展过程中也要冷静思考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伦理挑战和规范标准。
“人工智能的安全治理,永远不会阻碍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是保证它的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前瞻人工智能安全与治理研究院院长、联合国人工智能高层顾问机构专家曾毅从指出,“人工智能现在还有一定的风险,它仍然是一个看似智能的思维处理工具,但是它没有真正(获得)人类的深度理解能力。在高危领域不必使人工智能无所不在,适度的使用、稳健的发展更重要,这也考验我们选择的智慧。”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总工程师闫树指出,AI在可信方面仍面临很大挑战。“现在AI面临的安全风险是来自多方面的,最重要一条就是数据泄露,比如说模型本身的数据泄露,也包括参与方因管理问题和技术问题可能带来的数据泄露。此外,数据投毒、模型算法投毒等风险也对AI稳定运行带来很大挑战。”
“人工智能治理不光是一个技术问题,还需要建立一套涵盖制度、技术、法律、伦理等全方位的治理体系。”闫树补充道。
朱光耀还强调,在自身加强人工智能治理的同时,也要注重与国际标准、规范相协调,从而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效能。
AI普惠路径仍待探索
普惠是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另一个重要议题。
“今天人工智能空前贴近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但还远没达到真正的普及、普惠。如何在推动人工智能提升生产力的同时,实现人工智能的安全、普惠、公正和包容,真正做到以人为本、智能向善,这对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联想集团副总裁王会文表示。
愉悦资本创始及执行合伙人刘二海指出,人工智能带来了生产率大幅度跃迁,也使商业整体价值体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不过,“对比互联网早期的应用,比如社交网络等典型应用透到各行各业,现阶段AI还没有达到这个程度,AI目前还处于基础设施和典型应用发展探索阶段,还没能成为基础设施。因为基础设施应该具有普遍性、安全性、可靠性、经济性。”
九章云极DataCanvas董事长方磊认为,技术普惠的本质是降低创新的成本。现阶段,推动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是拥有很大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的AI应用的出现。要出现这样的应用,需要不同人不断尝试。
“我觉得现在人工智能发展最需要大家多点耐心,有很多人一起‘折腾’、去做创新,在创新过程中各司其职,有资本支持、有政府引导,也有产业界努力尝试降低基础设施成本。”方磊表示。
在王会文看来,人工智能要真正赋能千行百业、走进千家万户,需要打通加速落地的技术路径,“在我们看来,这个技术路径就是发展混合式人工智能,大力培育智能体等应用生态,加速推动AI的普惠。”
此外,上海交通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教授、常务副院长杨小康从科研的角度指出,“在未来一段时间我自己会全力以赴推进AI for Science,就是用人工智能去推进科学的发展,我相信科学的发展是可以推动人类进步的。打开科学天际线,人工智能可以做的事情非常多。”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