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书速递 | 刘月霞、郭华等: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

hqy hqy 发表于2025-07-09 08:09:24 浏览1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精彩试读

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以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目标。每种素养的发展变化都需要经历感知、思考、内化、输出等一系列过程。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模型主要表现为单元教学的形式。

由深度学习的内涵和基本特征可知,学生的深度学习有赖于教师制定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确立引领性学习主题,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这些又都离不开教师对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的持续性评价。这四点符合深度学习的基本特征,是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模型的核心要素。同时,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模型还包含两个支持性要素,即开放性学习环境和反思性教学改进。这六个要素各有侧重又彼此关联,共同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如图2-1所示)。

教学设计可从任一要素开始

在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实践模型中,四个核心要素均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起点。

素养导向的学习目标是指教师要从“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角度来思考单元教学的方向,结合学科特点明确学生通过学习活动要形成哪些具体的价值观和品格,获得哪些能力。学习目标的确立需要将指向同一素养维度的不同年级的同类学习内容关联起来,整体考虑核心素养的落实,体现学生素养水平的进阶性。教师在做单元教学设计时,可以从分析学习目标入手,依据学科课程标准的学段目标和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逐步确立学年目标、学期目标、单元目标,进而依据目标对主题、任务、评价、环境等进行设计。

引领性学习主题关乎学习的内容,凸显学习内容的价值取向,是落实学习目标的载体。学习主题要体现具体学习内容所对应的学科核心知识或学科基本思想、基本方法,突出学科育人价值。学习主题是教师确定单元内各课时教学重点的依据,也是使单元内部各项学习活动彼此关联的核心结点。从学习主题入手进行教学设计,教师可以参照教材的某个单元或联系实际生活中的重大社会事件等,关联学科大观念(或大概念)明确学习主题,再对照学生关于该主题的学习起点确立学习目标,设计学习任务/活动和相应的评价策略。

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反映了落实学习目标的学习过程,是学生围绕学习主题与各种学习材料进行互动的过程。每个单元的学习都是由一组彼此关联的、结构化的、有逻辑的系列学习任务/活动构成。“挑战性”是指任务或活动相对于学生现有水平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依靠现有的知识经验或思想方法难以完成,必须吸收新的知识、建立新的联系,或者转变思路、调整方法等。“任务/活动”凸显实践活动的整体性、关联性和结果导向,强调学生完成实践活动的责任。每个学习任务/活动与学习目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由学习情境、驱动性问题、活动流程、学习内容及操作要求等组成。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通常表现为要求学生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复杂问题,学生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在实践性活动中对学科知识内容进行检索、加工、综合应用,最终取得某种成果,如解决问题或形成作品。设计挑战性学习任务/活动需要对学生表现有所预设。教师可以围绕单元目标和课时目标,结合具体学习内容,分析学生的经验和能力基础,找准学生素养发展的障碍点和进步空间,有针对性地设计学习任务/活动;也可以对学生感兴趣或积极投入的活动进行深入分析,挖掘这些活动对学生素养发展的意义,进而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设计学习提示和评价要点。

持续性学习评价强调将评价融入学习过程,及时发现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困难、素养变化,根据学生表现与素养目标之间的差距判断学习成效,并对随后的任务/活动的情境和要求做出相应调整,持续发挥评价的诊断、激励、改进作用。教师可以基于对学生学习经验和素养表现的评价结果进行教学设计,针对学生最需要发展的素养确立学习目标、建构学习主题、设计学习任务/活动。

本文内容节选自《指向深度学习的教学设计》,教育科学出版社2025年5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