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咱平时开车进出停车场,车牌识别那叫一个常见,“滴” 的一下,杆子抬起,轻松进出。这么方便的技术,为啥在高速收费站却不怎么用,反而让 ETC 唱主角呢?今天咱就唠唠这背后的门道。
咱先说说车牌识别技术。这技术确实厉害,原理就是靠摄像头抓拍车牌图像,然后用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技术,把车牌上的字符一个个识别出来。就像停车场,车辆一到入口,摄像头 “咔嚓” 一拍,系统马上就能从图像里提取出车牌信息,开始计时计费。在很多城市的交通管理里,车牌识别也大显身手,像监测车辆违章、统计交通流量,都离不开它。
但是啊,这看似万能的车牌识别,在高速上就有点 “水土不服” 了。高速公路上车速那叫一个快,一般都得六七十码,快的能到一百二。在这么高的速度下,车牌识别就容易 “犯迷糊”。要是车牌有点污损,比如被泥巴糊住几个数字,或者因为遮挡,部分字符看不见了,又或是车牌安装角度不太对,这识别率就直线下降。而且,高速上的环境可比停车场复杂多了。下雨天,雨水打在车牌上,模糊一片;下雪天,车牌被雪盖住;大雾天,能见度低,这些情况都会让车牌识别系统 “抓瞎”。到了晚上,光线不足,要是没有合适的补光设备,识别效果也大打折扣。
相比之下,ETC 就稳定多了。ETC 用的是不停车电子收费系统,靠车辆上安装的电子标签和收费站的微波天线进行无线通信。只要车辆进入 ETC 天线的有效识别范围,系统就能快速准确地识别车辆信息,自动完成扣费。不管是烈日炎炎,还是狂风暴雨,ETC 都能稳稳地工作,受环境影响小得多。就好比你出门带了把可靠的雨伞,不管啥天气,都能为你遮风挡雨。
从通行效率来说,ETC 更是优势明显。在 ETC 车道,车辆不用停车,直接就能通过,收费耗时不到两秒,这车道通行能力,可比人工收费高 5 到 10 倍呢。要是用车牌识别收费,就算实现了自动化,为了保证识别准确,车辆也得减速,甚至得在收费站前设置减速带或者限速标志。这么一减速,通行速度就慢下来了,要是车流量大,很容易造成拥堵。想象一下,大家都着急赶路,结果因为减速识别车牌,在收费站前排起了长队,那得多闹心。
安全性上,ETC 也更胜一筹。现在套牌车的问题不少,要是高速用车牌识别收费,那些不法分子就有了可乘之机,通过套牌就能让费用错误地从实际车主账户里扣除。而 ETC 呢,采用的是一车一卡一设备的绑定方式,相当于给车辆加了好几重保险。车牌、ETC 记录卡、识别的 UBD 设备,三者都得匹配,才能顺利完成扣款,大大降低了被套牌的风险。
另外,从收费主体和车辆路径识别的角度来看,ETC 也更适合高速。国内高速路多,投资建造的主体也不一样,不同高速的收费标准和主体都有差异。当我们跑长途,可能会经过不同的高速路段。ETC 在高速上设置的龙门架就能发挥作用,车辆经过龙门架时,ETC 会记录路径信息,最后根据行驶路径准确扣费,费用也能准确分配给不同的收费主体。要是用车牌识别,就很难做到这么精细的记录和分配了。
当然啦,随着科技的发展,车牌识别技术也在不断进步,未来说不定能和 ETC 相互配合,给我们带来更便捷的出行体验。但就目前来看,综合各种因素,ETC 在高速收费领域还是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好啦,关于为啥高速用 ETC 而不用车牌识别,就跟大家唠到这儿。觉得有用,就动动您的发财小手点赞关注,祝您一路平安,财运亨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