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Seek数据暴跌背后有猫腻?用户被带偏,真相竟在开源路线.
最近刷短视频总看见有人喊DeepSeek快凉凉了,说它使用率从50%暴跌到3%,评论区还吵翻天。但这事其实没想象中那么简单,我扒了下真实数据,发现可能全弄错了。

有媒体报道DeepSeek在Poe平台的最高使用率其实才六七个百分点,根本没到五成。那为啥有人说暴跌50%?原来是把跌幅当成了起点数值。举个简单例子,原本7%跌到3%,确实降了50%,但基数根本不是50%。这种数据误导在短视频里传疯了,很多人不明真相就转发。

DeepSeek自己倒不在意这事。他们早就开放了模型源代码,让其他公司自己用。比如腾讯、百度这些大厂都接入了DeepSeek,连冰箱手机都装这模型。所以你看网页端人数少了,但整体用户反而涨了二十倍。
原来他们故意让自家平台体验变差。比如回复慢得要死,对话记录只能存很少。这不是服务器问题,而是公司策略。创始人梁文锋在采访里说了,他们核心目标是研发强人工智能,显卡优先给新项目用,云服务赚钱的事反而是次要的。
很多用户可能都不知道正在用DeepSeek。我去查过数据,现在接入它们模型的设备超过五百万台,但大部分都是嵌入其他产品里。比如你用百度搜索、腾讯的智能助手,背后跑的可能是DeepSeek,但它官方平台的人气确实越来越低。
现在网上都在传言DeepSeek不行了,其实他们早把战场转向了下一代模型R2。这个新版本开发进度比同行快很多,最近测试版已经出来了,能同时处理图像和文字任务。相比之下,现在的使用率高低根本不算啥。
这事说明AI公司看重的不只是眼前数据。DeepSeek选择放着钱不赚专注研发,虽然会让部分用户流失,但长远看可能更划算。现在网上吵得沸反盈天,但他们的下一个产品说不定又会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