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数据预处理:给数据 “做体检” 的那些事

hqy hqy 发表于2025-07-14 06:45:15 浏览1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咱们平时说的 “数据预处理”,其实就是给原始数据做 “体检 + 保养”。就像做饭前要挑拣蔬菜、清洗泥土,数据也得先处理干净,才能用来分析或建模。要是直接用乱糟糟的数据,得出的结果可能比 “用坏鸡蛋炒菜” 还糟。

第一步:把 “脏数据” 筛出去

原始数据里藏着不少 “捣蛋鬼”,得先清理干净:

删重复:比如统计用户信息时,同一个人填了 3 次表,就得删掉重复的 2 条,不然会让结果虚高。这就像买菜时挑掉烂叶子,不然称重不准。补缺失:数据里常有空白值,比如 “年龄” 一栏空了 10%。简单的可以填平均值(比如平均 35 岁就都填 35),复杂点的可以根据其他信息猜(比如 “已婚” 的人年龄可能偏大)。就像衣服破了个洞,得缝补好才能穿。除异常:如果统计收入时,突然冒出一个 “月入 10 亿” 的数值,明显不合常理,大概率是输错了,要么修正要么删掉。这就像筛沙子时把大石块捡出来。

第二步:把 “零散数据” 拼起来

很多时候数据是分散的,得像拼拼图一样凑完整:

跨表合并:比如一张表有 “用户 ID + 姓名”,另一张表有 “用户 ID + 消费记录”,就可以用 “用户 ID” 把两张表拼起来,得到 “姓名 + 消费” 的完整信息。统一格式:日期可能有的写 “2023/10/1”,有的写 “10-1-2023”,得统一成一种格式;单位有的用 “元”,有的用 “万元”,也得换算一致。就像把不同规格的螺丝换成同一种,才能组装机器。

第三步:给数据 “换身衣服”

有些数据格式不适合分析,得加工一下:

改类型:比如 “年份” 本来是文本格式(像 “二零二三”),得转成数字(2023)才能算增长趋势。做缩放:身高(150-190cm)和体重(40-100kg)数值范围差太多,得缩放到同一个区间(比如都变成 0-1 之间的数),不然模型会 “偏心” 重视大数值。转分类:“职业” 这种文字信息,得换成数字代号(比如 “教师 = 1,医生 = 2”),电脑才能识别。就像把中文翻译成英文,让外国朋友能看懂。

第四步:给数据 “瘦个身”

数据太多太杂时,得精简一下,保留关键信息:

删无用:比如统计 “用户购买意愿” 时,“星座” 这种无关的数据可以删掉,减轻分析负担。就像打包行李时扔掉没用的杂物。降维度:如果有 100 个指标(比如身高、体重、血压等),可以压缩成几个综合指标(比如 “健康指数”),既简化问题又不丢关键信息。这就像把长篇小说缩写成短篇,核心情节不变。

为啥非得做这些?

没预处理的数据,就像没调过的收音机,全是杂音。比如某电商用带重复数据的用户表分析销量,结果算出 “人均购买 3 次”,实际剔除重复后只有 1.5 次,差了一倍。

简单说,数据预处理就像 “磨刀”,虽然花时间,但能让后面的分析 “砍柴” 更高效。哪怕是高手,用烂数据也做不出好模型 —— 毕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更难为 “坏米之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