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党建引领筑根基 产教融合育英才

hqy hqy 发表于2025-08-11 07:36:55 浏览3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学院简介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是江西工程学院办学时间较早、办学规模较大的院系之一。学院全面遵循学校的目标定位以及系统先进的办学理念,结合学院实际,提出了“教研学做、聚焦协同、产学创新、特色发展”建设目标。学院现开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网络工程、机器人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五个本科专业以及大数据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软件技术三个专科专业,现有在校生1400余人。学院是工信部首批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实施单位和工信部“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

学院现有教师60余人,高级职称教师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49人,省级“双师型”教师23人,其中3名教师入选省级高层次人才、8名教师入选新余市人才专家库以及多人入选新余市科学技术带头人、劳动模范和江西省“新时代学生心中的好老师”等省市级荣誉。近年来,学院教师团队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级课题10余项、获批主编参编教材专著等16部、专利53项、软件著作权近100项和发表省级及以上期刊80余篇。近三年来学生获得了600余人次省级以上奖励,其中包括“互联网+”创新大赛、数学建模、蓝桥杯、华为ICT大赛、信息安全赛、信息技术赛、赣网杯、振兴杯、计算机设计大赛、天梯赛、挑战杯等。

学院是江西省工业信息安全产教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江西省网络与数据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江西省信息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软件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网络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先后与华为共建华为ICT学院、与麒麟、神州等企业成立信创与网络安全产业学院,拥有国家网络安全信息技术创新实验室、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等省部级平台5个及计算机综合实验实训中心一个,包含华为大数据实验室、网络安全实验室、计算机组成原理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信创实验室、机器人实验室等11个实验实训室。

学院目前拥有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1门省级首批校企合作一流本科课程《Linux操作系统》和1部省级“十四五”规划教材,4个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和2个教育部就业对接供需育人项目,1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网络工程专业全省高校综合评价排名第三,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参与获批学校第二批江西省现代产业学院培育单位,1个校级重点产业学院、2个校级一流品牌专业、6门校级一流课程和3支校级课程思政团队;江西省优秀五四团总支、市优秀基层党总支、江西工程学院“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等称号,荣获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优秀心理微电影二等奖、2023年江西省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典型事迹三等奖和江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标语口号征集评选二等奖、2024年全国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三等奖和江西省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考研人数逐年攀升,高薪就业人数达到每年100+人,连续多年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专业介绍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0809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掌握计算机基础理论知识、专业核心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传承“天工文化”“工匠精神”,具有跟踪计算机学科前沿领域发展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计算机领域先进的工程化方法、技术和工具进行软硬件系统的分析、设计、编码、测试、维护等工作的能力,能够在计算机领域从事设计、开发和系统维护等工作的人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数据结构、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网络、编译原理。

特色课程: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软件工程、Java EE程序设计、net软件开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

就业方向: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软件开发、测试、质量保障、项目管理、架构设计、课程教学和培训、网站设计与维护、网络维护、数据挖掘和分析、嵌入式软件开发、通信、硬件设计等工作。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本科)(080910)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掌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基础理论、相关学科领域理论知识及专业技术,具有自立自强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工匠精神,具备数据分析、挖掘算法和大数据系统开发与应用的能力,能在软件测试、软件开发、数据分析等部门从事软件测试维护、软件开发、数据分析以及数据可视化工作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大数据算法分析与设计、Python程序设计、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NoSQL)、大数据可视化技术与应用。

特色课程:Spark大数据技术与应用、大数据开发技术(Hadoop)、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数据采集与网络爬虫技术。

就业方向:在科技、教育、经济等机关事业单位从事研究、教学、应用开发以及管理等工作,或在IT行业、金融业、电商服务业等领域从事大数据的处理、分析及预测等工作。就业岗位有数据采集和分析工程师、网络爬虫工程师、大数据运维工程师、大数据开发工程师、大数据产品工程师等。

网络工程(本科)(080903)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传承“天工文化”,“工匠精神”,掌握计算机和网络通信的基础理论知识,具备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从事网络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运行、维护等工作并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网络协议分析、路由与交换技术。

特色课程:Web技术、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协议分析、网络安全与管理、网络规划与设计、团队激励与沟通。

就业方向:在各类企事业单位从事计算机网络系统的产品分析、设计、研究、开发及IT市场拓展、技术推广等工作,能从事网络工程和安全维护、系统集成和运维、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集成与运行维护等工作。

机器人工程(本科)(080803T)

培养目标:本专业以培养德才兼备、家国情怀深厚的机器人工程技术人才为核心,掌握结构设计、电气控制、机器人、传感技术和智能控制等专业知识,具备机器人编程、安装、调试、维护和操作的专业技能,能够胜任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加工制造、应用研发等领域的工作并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应用技术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电子技术、机器人技术基础、自动控制理论、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单片机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PLC原理与应用、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机器人制造系统集成及应用。

特色课程:ROS机器人操作系统、移动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嵌入式系统及其应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机器人行为规划、智能机器人综合应用。

就业方向:可在服务机器人、工业机器人、无人机等领域从事工作站设计、装调改造、自动化生产线设计应用及运行管理等技术研究和管理工作。同时,学生还能在智能制造(智能工厂、工业机器人、工业自动化)、智慧物流(快递无人机/机器人、仓储物流机器人)、养老助残(智能辅具、陪护机器人)、智慧家庭(家用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领域,从事技术研发、生产制造、集成应用、技术服务等一系列工作。

数学与应用数学(本科)(070101)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掌握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本理论、方法与技能;能够运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技术解决交通、统计、金融、工程等领域的实际问题;能够适应数学与科技发展需求进行知识更新,能在科技、教育和经济部门从事研究、教学工作或在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从事实际应用、开发研究和管理工作的、具有广阔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概率统计、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运筹学。

特色课程:数学建模、数理统计、离散数学、数值分析、控制论基础、数学思想、偏微分方程、Python程序语言设计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数学教育研究和教学等方面的工作,可从事普通中小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和各种教育培训机构的数学教师工作,也可到各类企业从事数学应用、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基金管理和数据处理等工作。就业岗位有数据分析师、金融分析师、统计学家、人工智能工程师、导航工程师、研究员、教师、程序员等。

专业带头人

0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文志诚,男,教授,博士(后),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主持省教育改革项目4项,以第一作者发表30余篇核心论文,其中被SCI/EI检索10余篇;指导大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10余项。

0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巢喜剑,男,副教授,博士生,新余市大数据专家库专家,新余市数字经济人才库专家,江西省计算机类教指委委员。主持国家基金1项和省级课题3项,以第一作者发表10余篇核心论文,其中被SCI/EI检索3篇;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出版教材3部,发明专利2项;指导大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奖20余项。

03网络工程

程倩,女,副教授,江西师范大学计算机技术工程硕士,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被SCI/EI检索2篇;主持省级或参与省级课题6项;申请国家新型实用型专利2项;获得国家版权局颁发的软件著作权2项;指导大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比赛10余项。

04机器人工程

李松林,男,正高级工程师,江西省D类高层次人才,省学术学科技术带头人、市政府津贴,市青年科技人才等荣誉称号,获授权专利30余项,获国家能源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江西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江西省科学技术成果登记2项。

05数学与应用数学

邓昌瑞,男,教授,江西省省级高层次人才(E类)、新余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新余市高层次领军人才(B类),主持江西省教育厅项目3项和省级科技厅项目2项,荣获“江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新余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连续5年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并获江西省“优秀指导教师”。

毕业生就业情况

01 校企合作订单班,高端就业有成效

通过夯实专业教学,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华为、广州粤嵌、湖南行行网安、新余骏通等企业合作建立高端就业订单班,目的是帮助学生实现高端就业、“体面”就业、高薪就业。将学生细分为Web前端、软件测试、Java开发、大数据开发、网络安全五个方向,实施专项有针对性的教学。经过双方共同努力,这五年来学院成功地培养了一批高端就业的学生: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毕业生薪资情况表

学院积极访企拓岗,已走访50家企业,帮助2025届毕业生拓展950余个岗位,为今年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打下坚实基础。2025年学院考研人数逐年攀升,高薪就业人数达到每年100+人,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02 教学成果有成效,考研人数逐年攀升

2019年以来学院共有56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19年2人,2020年1人,2021年8人,2022年10人,2023年19人,2024年5人,2025年11人),其中985、双一流高校2人,211大学5人,考研录取率和质量逐年攀升;今年,2018级软件工程本科1班李承欢录取为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另外2024届共有104名专科毕业生(录取专升本16人),录取率15.4%、2025届共30名专科生,考研上岸9人,录取率30%。

2025届343名毕业生中考取事业单位12人,其中三人考取政府机关:谢鹏、温水生、李文涛,唐菲、万雪雯、余城标等多人入职事业编。考研考公人数逐年攀升,高薪就业人数达到每年100+人,连续多年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03 打造产教融合共同体、加快ICT产业学院建设

学院荣获全国网络软件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学院获批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生态公共实训基地,巢喜剑、伍琴兰、刘绪军、何赤平、周丽华、程倩等5位专家入选为广东省“产教评”专家库专家。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连续几年学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省均。2024年6月14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由我院王娟和伍琴兰两位老师及团队申报的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和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2个项目正式获批立项。标志着学院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这是对学院长期以来致力于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工作的充分肯定。这不仅展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的积极探索,也为学院未来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共同育人方面开辟了新的路径。

学校2021年与华为公司共建华为ICT学院等合作平台,深度融合企业先进的教学实训设备、课程资源、企业上下游生态等资源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至今,华为ict学院已举办四届华为ICT工程师班共300余名学生,其中成功考取华为HCIA工程师100余名,高级HCIP工程师16人,专家级工程师2人,荣获华为ict大赛省级一等奖、全国H3C数字技术大赛全国二等奖、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二等奖、天梯赛三等奖等,ICT工程师班学生就业专业对口率达95%,2023年荣获校级ICT产业学院称号。

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承办2022年江西省高校HarmonyOS暑期师资培训班成功入围2022年华为全球典型案例(江西省唯一),2023年学校组织30余名教师参加华为HCIP高级工程师认证培训,为学校高级双师型教师和专业技能提升打下扎实基础。

总结,凭借卓越的教学成果、深厚的科研实力、广泛的校企合作以及突出的竞赛成绩和实践育人成果,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的品牌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行业内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学院之一。

2025年十大核心竞争力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江西工程学院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作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基地,始终坚持“北斗星 智算”党建品牌引领,秉持“尚德崇学、厚基拓新”的学院精神,致力于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强大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近年来,学院在党建引领、质量工程、承办活动、师资队伍、科研创新、学科竞赛、产教融合、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就业育人以及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形成了十大核心竞争力,以下是学院2025年的十大核心竞争力详细介绍。

一、党建引领成绩突显

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学院始终坚持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党建“双创”培育为目标,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党建工作取得令人瞩目成绩,荣获江西省优秀五四团总支、市优秀基层党总支、江西工程学院“标杆院系”“样板党支部”培育单位及“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资助先进单位,多名党员获得“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展现出强大的党建引领力和组织建设卓越性,为学院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政治保障和组织支撑。

二、教学质量工程成果丰硕

2025年,学院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获批工信部首批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实施单位和工信部第五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获得江西省教学成果奖青年培育项目《以实践创新能力为导向的计算机类专业“四线二融三阶”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江西省首批校企合作一流本科课程《Linux操作系统》,江西省“十四五”规划教材1部,江西省教学改革项目立项(全校2个),以及江西省教育厅科学技术项目多个,教育部协同育人项目1个(面向新工科建设的网络安全师资培训项目)。特别是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昇腾AI)课程入选2024年“国产软件进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彰显了学院在前沿技术教学方面的实力和创新精神。

三、会议赛事承办彰显实力

2024年3月学院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专项行动计划”高等院校实施单位,全省仅南昌大学、江西警察学院、东华理工大学和我校四所本科院校入选,民办本科院校仅我校一所。5月26日,学院承办江西省首届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研讨会暨江西省工业信息安全产教联盟成立大会。10月23日成功入选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第五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名单。

10月28日,承办第九届华为ict大赛中国赛江西省赛路演——新余站,共计800余名师生参加本次活动。华为授权培训中心幻云信息为江西工程学院授牌——华为HCIE大师工作室和鸿蒙开发者创新工作室,这彰显了学校办学实力和产教融合迈向新的台阶。

11月16日,2024金砖国家职业技能大赛信息技术应用创新赛项(中南)赛区选拔赛在江西工程学院开幕,此次大赛吸引了众多顶尖信息技术应用人才参与,来自7个省市的4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为共同推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的发展与进步贡献才华与力量。

四、教师能力明显提升

在2023年学院邓昌瑞老师荣获新余市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称号以及文志成、邓昌瑞、熊伟3位教师被认定为“新余市第十四批高层次人才”之后,今年我院李松林、邓昌瑞等老师先后被认定为江西省省级高层次人才,这是学院教师水平和能力的又一次提升。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承办的江西省高校HarmonyOS暑期师资培训班成功入围2022年华为全球典型案例(江西省唯一),2024年全校38名教师成功考取华为HCIP高级工程师。学院狠抓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对骨干教师的继续成长,从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提供机会和便利,为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为学院的飞跃发展奠定基础。

五、科研实力稳步提升

2025年学院在科研方面取得显著成果,成功立项江西省教学改革课题1项、江西省教育厅科技项目2项、横向课题3项(100余万元),发表SCI论文3篇、EI论文2篇、核心论文2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6项、软件著作权10余项,其中学院院长巢喜剑团队申报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昇腾AI)课程入选2024年“国产软件进课堂”教学改革项目。这些科研成果不仅提升了学院的学术影响力,也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六、学科竞赛屡获佳绩

2025年学院学生在各类竞赛中屡获佳绩,包括2024年江西省华为ict大赛一等奖3项、三等奖3项、第十六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江西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7项、江西省“振兴杯”教职工组三等奖,新余市网络安全大赛二等奖、2024年江西省信息安全竞赛二等奖4项、2024年金砖国家技术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之网络安全防护治理实战技能赛项三等奖2项、2024年蓝桥杯网络安全大赛二等奖、2024中国高校计算机大赛网络技术挑战赛华中区三等奖、2024金砖国家信创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第十八届iCAN大学创新创业大赛(江西赛区)三等奖5项、2024年海峡两岸暨港澳地区大学生计算机创新作品赛江西赛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8项)、2024年江西省“赣江杯”大学生英语竞赛二等奖、2024年江西省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三等奖、2024年新余市第四届网络安全技能大赛职工组二等奖、学生组二等奖、第六届全国高校计算机能力挑战赛,全国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这些竞赛成绩充分展示了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七、产教融合引领行业发展

学院先后担任江西省工业信息安全产教联盟首届理事长单位,江西省网络与数据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常务副理事长单位,江西省信息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软件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网络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等多个产教融合共同体职务,同时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获批工信部首批工业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实施单位和工信部第五批“麒麟工坊”实训基地共建单位,获批广东省“产教评”技能生态链生态公共实训基地,并加入全国openKylin社区会员单位,且获批江西省首批校企合作一流本科课程《Linux操作系统》,共建智能制造省级产业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为产学研深度融合奠定了坚实基础。

八、实践育人(第二课堂)成果突出

学院注重实践育人和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参加校运会、篮球赛(冠军)、育人故事分享会(二等奖)、525心理系列活动(二等奖)、红色故事分享会(二等奖)、职业规划赛(三等奖)、学生公寓文化节(一等奖)等第二课堂活动,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学院还荣获2022年度江西省高校优秀心理微电影二等奖、2023年江西省受助学生成长成才典型事迹三等奖和江西省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标语口号征集评选二等奖(董海清同学作品《汗水点燃劳动之光,知识驱动未来之路》荣获二等奖,张子扬同学作品《劳动——最美丽的奉献》荣获三等奖)、2024年全国青年大学生心理健康知识竞赛三等奖(龙歆悦)和江西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个人(吴丽娜)及共青团新余市委优秀讲师(林稳)等一项项的优异成绩,体现了学院对实践育人的高度重视和有效实施。

九、就业育人成效显著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连续几年学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均高于省均。2024年6月14日,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公布第三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名单,由学院王娟和伍琴兰两位老师及团队申报的就业实习基地项目和重点领域校企合作项目2个项目正式获批立项。这是对学院致力于推动人才培养与就业有机联动、人才供需有效对接工作的充分肯定。这不仅展现了学院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上的积极探索,也为学院未来在深化校企合作、推进共同育人方面开辟了新的路径。

十、人才培养成效显著

2019年以来学院共有56名学生考取硕士研究生(2019年2人,2020年1人,2021年8人,2022年10人,2023年19人,2024年5人,2025年11人),其中985、双一流高校2人,211大学5人,考研录取率和质量逐年攀升,其中2028级软件工程本科1班李承欢被录取为南昌大学博士研究生;另外2024届共有104名专科毕业生(录取专升本16人),录取率15.4%。2025届共有30名专科毕业生(录取专升本10人),录取率30%。

(来源:江西工程学院)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