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5日,普华永道中国携手北京市朝阳区人才工作局,于普华永道中国北京所举办了“探索未来医疗纪元之人工智能医疗行业论坛”。本次论坛聚焦人工智能医疗前沿,汇聚医疗及人工智能行业企业CEO、CFO等管理人士,共探行业发展新路径。
近年来,技术与医疗深度融合成为趋势,人工智能正重塑医疗领域,从疾病诊断到治疗方案优化,从药物研发到医疗影像解析,人工智能已经成为推动行业生态变革的核心力量。在此契机下,普华永道联动多方资源,搭建交流平台,剖析人工智能医疗行业上市及私募股权融资、法律、财务及税务热点问题,探讨商业化人工智能医疗企业的未来融资方向。
活动当日,普华永道中国科技行业主管合伙人、普华永道中天北部审计主管合伙人倪靖安,朝阳国际人才大使、朝阳国际校友人才联盟秘书长马赫登台开场致辞,为论坛拉开序幕。
摩根士丹利亚太投行部医疗组主管孙锶铭基于对资本市场的深刻体会,回顾了医疗大健康板块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他提到,“得益于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持续创新和突破,2025年上半年港股医疗板块表现强劲。恒瑞医药、映恩生物等明星生物医药企业的成功港股IPO,叠加三生制药与辉瑞的里程碑式BD交易,充分释放了市场积极情绪,带动医疗板块整体回暖。”展望未来,他指出将有更多优质中国医疗健康企业通过港股IPO和海外拓展走向全球市场。
普华永道中天医疗大健康行业审计主管合伙人吴峻围绕“人工智能在医疗大健康行业的应用及上市财务审核要点分析”展开讲解。他参考了历史上创新科技应用的普及速度,提出目前人工智能在各行各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他预计人工智能企业将持续发力于医疗行业的市场准入、物价准入、医保准入和商业转化。有关机构正进一步协力推动医院物价和支付模式的智能化,人工智能应用有望在各细分领域如新药研发、医疗器械、精准医疗诊断等兑现ROI回报并完成价值重构,从而进入人工智能医疗应用的快速成长期和成熟期。
随后,吴峻深入剖析了该行业财务关键问题如收入确认、研发费用资本化、特殊条款股权融资、股份支付以及收购对价分摊及商誉减值。他提示企业在投融资过程中,需要在靠谱的专业机构协助下提前做好充足准备,以降低公司财务报表财务信息会计处理和披露上的不确定性。
本次论坛的圆桌研讨聚焦人工智能医疗投融资,由普华永道中国科技行业全国税务主管合伙人战雁主持,将门创投创始合伙人杜枫、华创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铭、约印基金董事总经理游粼、中金资本执行总经理朱霖、普华永道中国评估与交易咨询合伙人黎大汉等嘉宾参与。
杜枫指出,“AI在制药全流程及基层医疗诊断等领域潜力显著,数据隐私、伦理规范及合成数据技术是潜在挑战,可以考虑关注医药与消费跨界机会”。
熊伟铭认为,“中国Biotech尚未迎来春天,市场资本化程度较低,企业对接欧美市场将进一步实现价值变现”。
游粼强调,“临床应用中数据的标准化、合规性及付费机制是主要障碍。AI投资需回归价值本质,去掉AI企业做的是什么,聚焦效率提升与成本优化,同时商业模式是否能够落地”。
朱霖表示,“基金投后管理以赋能被投企业为核心,目前中东、东欧等市场对中国AI医疗产品接受度高,会重点推动被投企业的出海与商业化”。
黎大汉则围绕行业估值驱动因素、风险及细分领域差异展开深度分析。
圆桌研讨后,美迈斯律所管理合伙人耿科带来“人工智能医疗企业投融资及上市的法律合规要点”专题分享,从国际律所角度解读港股上市要点。耿律师指出,“今年上半年港股新股融资位居全球第一,港股估值和流动性都显著改善。在全球地缘政治紧张、监管趋严的背景下,人工智能科技及人工智能医疗企业投融资及上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他认为,企业如能把握港股估值修复窗口,识别科技企业融资痛点,前瞻AI医疗合规路径,借力优秀专业中介机构,将能借助香港资本市场实现跨越式发展。
普华永道中国企业并购服务市场主管合伙人吴可随后以“人工智能医疗企业从融资角度应该如何对待财务尽调”为主题展开分享。吴可主要从融资方的角度探讨人工智能医疗行业的尽职调查关注点和解决方案,强调了财务数据在展示业务发展状况、预测未来发展和吸引投资方面的重要性。她指出,“投资方在尽职调查中重视财务数据的真实性、财务健康状况以及业务与财务结合分析,以确保投资战略能落地。此外,估值也是重要环节。尽职调查结果将影响融资进程,发现意外或难以预见的风险可能会延缓融资。”她建议企业在投资方进行尽职调查前,预先进行企业内部梳理,以节约时间和人力资源,提高效率。
此次论坛汇聚行业专家、优秀的企业创始人及管理者,通过专题分享、圆桌研讨,为人工智能医疗行业运营优化、业务拓展与资本布局提供实践经验,助力行业把握技术融合机遇,推动医疗服务效率与精度提升,赋能医疗未来生态构建。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整理,选择服务商需慎重,本文内容不作为合作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