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普法】医疗AI侵权责任普法(下)I如何维护你的合法权利

hqy hqy 发表于2025-02-28 05:40:08 浏览5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医疗人工智能侵权责任问答

近年来,医疗AI在疾病诊断、健康管理等领域大显身手,但它也可能因技术漏洞或使用不当侵犯患者权益。本文通过问答形式,带您了解如何用法律保护自己

01

什么是医疗人工智能侵权?

 答:医疗AI侵权是指人工智能在医疗场景中因技术缺陷、算法错误或操作不当,对患者造成身体损害、隐私泄露等后果的行为。例如,AI诊断系统因数据偏差误判病情,导致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02

如果AI误诊,该找医院还是厂商赔偿?如何申请法律援助?

答:责任主体需分情况判断:  

1. 医院责任:若医务人员未正确使用AI系统(如忽视AI预警),医院需承担过错责任。  

2. 厂商责任:若AI本身存在设计缺陷(如算法漏洞),患者可起诉制造商索赔。  

3. 共同责任:若双方均有问题,法院可能按过错比例划分责任。

03

遭遇医疗AI侵权,如何维权?

答:维权分四步走:  

1. 保存证据:病历、AI诊断报告、沟通记录等。  

2. 协商解决:与医院或厂商协商赔偿(成功率较低,但成本小)。  

3. 行政投诉:向卫生行政部门申请医疗事故鉴定(需双方共同委托)。  

4. 法院起诉:若协商失败,可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赔偿医疗费、精神损失等。  

04

如何证明AI存在过错?需要哪些鉴定?

答:关键需通过专业鉴定:  

医疗事故鉴定:由医学会评估诊疗行为是否符合规范。  

技术缺陷鉴定:委托第三方机构检测AI算法或数据是否存在漏洞。  

05

AI侵权赔偿标准如何计算?

答:赔偿包括:  

直接损失:医疗费、误工费、后续治疗费。  

精神赔偿:若造成严重身心伤害,可申请精神抚慰金。  

惩罚性赔偿:若厂商故意隐瞒缺陷,法院可能加重赔偿。  

注意:若被认定为医疗事故,赔偿金额可能低于一般侵权(《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第50条)。  

AI技术是医生的“助手”,而非“替身”。无论是医院还是患者,都要牢记:技术有风险,用对是关键;责任划得清,维权才有凭!

图源互联网,侵删

  文字和排版:刘婉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