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一辈子,全国人大代表、民盟上海市委副主委、同济大学特聘教授顾祥林在关注民营企业座谈会时,尤其关注其中有多少企业家是经由上海高校培养出来的。
高等教育是良好创新生态的标志之一,但创新生态所需要素还有很多。当全国各地都在发力攀登人工智能(ai)的科技高峰时,应怎样打造人工智能的“上海高地”,在这一先导产业有突出建树?过去一年,顾祥林参与在沪全国人大代表专题调研,遍访科研部门、高新企业与科技园区,调研中,思路越来越清晰:高等教育、研究资源、风险共担,三种要素缺一不可。由此他撰写了一份有关大学科技园的建议,为科研创新生态的营造添柴加火。
当前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全市工业总产值的占比达44%,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力量。在这关键的44%里,是否会出现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巨擘企业、顶尖科研主体和卓越ai人才?
顾祥林认为,越是期待成功,越要容许失败。基于调研中比较全面的走访与讨论,他发现,尤其是在高精尖行业,取得技术突破的往往是民营企业。因为民营企业大多轻装上阵,聚集了一批有想法、敢拼敢闯的人才。当然,并不是每一次创业都会成功,“不成功也没有什么不好,至少为今后的路积攒了经验”。
顾祥林对上海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有一个总体感受,上海有非常好的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资源,当前除了不断完善服务优化营商环境,还应完善各方风险共担机制,增强创新孵化器、风险投资机构、高等院校与ai初创企业的协同效应,推进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本协同联动,从而建立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在追求集体效益的同时,也减轻个体创业的风险。专题调研报告也形成了相关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开源开放发展战略,以具有国际竞争力的ai+发展系统,发挥ai投资基金的支持效能,加快引育人才、企业和科研机构。
要进一步打通“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ai技术市场”链条的堵点,顾祥林举了全球著名科创中心的例子:“以斯坦福大学、东京大学为例,高校做强基础研究,周边企业勇于‘实战’,汇聚成了硅谷、东京-横滨-筑波创新带。”
由此来看,上海的大学科技园还有很大发展潜力。在走访调研上海多个大学科技园后,顾祥林认为大学科技园既要了解市场需求,也要对大学能拿出的“好东西”心知肚明,换言之,要当好科研成果的“星探”,也要扮演好成果转化“经纪人”的角色。他计划将调研所得梳理成文,提交此次全国两会。
记者手记:
勇探“月之暗面”
从地球观察月亮,始终有一个“暗面”是人类看不到的。然而这并不代表太阳光没有来过,“月之暗面”也在发生有趣的事。
今年,deepseek取代“月之暗面”旗下kimi在大众层面的讨论与应用,当很多人在追问下一个deepseek何时出现时,顾祥林则提出,奔跑速度可以很快,但目光要更为长远,上海应当建立一个更包容开放的创新生态,允许试错,共担风险。
事物发展的关键阶段,人大代表就要有独特视角、深度思考,以及基于事实的高质量建议,有着“拨云见日”的沉淀与定力,从而助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稿件来源:文汇报
文字:周辰
延伸阅读
迎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她为“小事”建言,条条建议冒着“烟火气”
迎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关注科技成果转化提质增效,他的建议从实践中来,履职要到现场去
迎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代表“采访”代表,更贴近更鲜活!“云履职”记录科技人员报国之志
迎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他用“泥土味”的建议助力民生幸福
迎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他提出要重视培养学生使用人工智能的能力
迎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助力更多优秀原创作品圈粉全球市场!他建议深入思考“文化出海”底层逻辑,做厚原创文化ip出海价值
迎全国“两会”・代表履职风采|这位农民工代表找准共性问题,为基层期盼发声
觉得文章不错,就点个“在看”吧↓↓↓
上观号作者:上海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