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深度学习,赋能课堂变革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与学期课程纲要设计工作坊研修(3)
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在这融融春日,吴江区各“种子校”骨干教师们迎来了基于核心素养的课程改革与学期课程纲要设计工作坊第三日的研修活动。

上午,华东师范大学王哲教授就“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基于实验研究的证据”话题做了专题报告。通过理论引领、案例剖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助力教师精准教学设计,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带我们领略了和以往不同的研究方式。王教授从大量的实验证据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基于深度学习的两大重要理论基础,指出了深度学习的核心在于通过科学设计降低学生外在负荷,同时激发高阶思维,与此同时也探索了促进深度学习教学策略。深度学习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也是培养其终身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


下午,在两天半培训学习的基础上,老师们以学科为单位开展“动手做——编制一份学期课程纲要”的参与式研修活动,分组进行实操训练。各组成员在组长的统筹安排下,一起研读课标、钻研教材,制定单元学习目标、设计可评可测的评价任务,创设基于学情的教学过程……各组交流热烈、逐渐达成共识,一份份凝聚着小组智慧的学期课程纲要应运而生。










学员感悟
上午王哲教授的讲座从我们常见的教学策略方法开始导入话题,由此提出“学习的本质是什么”,并利用案例分析、实验数据和活动等深入浅出地进行分析。王教授的基于实验研究的证据讲座通过导入问题和引出对比的形式讲诉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循循善诱,引人入胜,为我们的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明确了方向。下午工作坊的伙伴们以小组为单位着手编制一份学期课程纲要,将所学理论进行实践,老师们积极参与研讨,撞出思维火花,通过参与活动,我不仅对如何编制一份好的课程纲要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开学第一课如何呈现课程纲要有了更深入的思考。如何将“知”转化为“行”,这是个艰难的过程,我会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与实践,实现自我价值。
吴江区思贤实验小学 张黎
在华东师范大学学习的第三天,很荣幸聆听了王哲教授《促进深度学习的教学策略:基于实验研究的证据》的精彩讲座。王教授从双重通道原理、容量有限原理、认知负荷理论切入,指出认知负荷理论是深度学习的重要基础,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处理大量复杂信息时会产生认知负荷,需要通过简化信息呈现最主要的学习内容,因此对于教师来说,在课程设计与实施的过程中应通过合理组织课程内容来解决内在负荷,通过简化信息呈现方式以降低外在负荷,以此来提高对学习具有积极意义的相关负荷,促进深度学习的发生。
讲座过程中,王教授将生活中的情境引入教学,通过生动活泼的案例,使老师们掌握相关理论。有趣的问题、热情的互动、幽默的语言,活跃了现场学习气氛。工作坊的学员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了很多知识。
吴江区盛泽第二中学 杨嘉伟
课程改革从来都不是独行者的征程,愿我们工作坊的小伙伴们以此次研修为契机,共建深度学习实践共同体,一起见证真实成长的发生!
策划:二班第三小组
审核:翁天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