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工智能赋予艺术的那些可能

hqy hqy 发表于2025-03-02 07:50:26 浏览8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本文转自:农村大众报

  人工智能赋予艺术的那些可能

  ——张望谈AI水墨(下)

  “人智时代——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正在进行,图为张望与自己的作品《生成》(220cm×330cm×10)。

  张望,1961年生于济南。山东省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原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画艺委会副主任,济南市文联主席,山东美术馆原馆长,山东师范大学当代水墨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山东省政协常委,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中国文化名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我们每个人如果有想法、有创造力、能实践,也许都能成为艺术家。”

“无论怎样,人都要作为主导而存在。艺术的创意、艺术的表达是不是从人而来、是不是深入人心,这是最重要的。”

——张望

当下,几乎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AI都可以提供“无限”可能,信息资源的利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方便趁手。尤其它的效率更是令人惊讶,它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学习、归纳和生成,在纷繁复杂、瞬息万变的当代,这种光速般的感觉叫人震惊和羡慕。作为较早关注人工智能的艺术家之一,张望用一种欢喜又冷静的心态来看待、使用以及在艺术作品中描述这种类似精灵的、有强大功能的新生事物。

“人工智能不但提供知识,还提供预判。”这是让张望尤其感兴趣的地方。艺术本身也可以算作对某些意识落点的预判,这样看来,人工智能确实像个艺术家。这个“艺术家”很会做融合的工作,“比如一个人喜欢毕加索的风格,想要尝试,但他的知识储备、文化背景和想象力达不到,这时人工智或许可以帮忙。你的东西和毕加索的作品结合,可能生成超出预期的、更理想化的东西。”

更加令新时代艺术家们摩拳擦掌、充满期待的是,人工智能可以融合不同类型的艺术,甚至可以跨学科、跨艺术——音乐、美术、舞蹈甚至科技之间或许都会产生新的融合。“因为它的学习是一个无限广泛的对人类已有知识的积累,可以说人工智能是一个超强大脑,它的学习和储备能力是超越很多个体的。”张望说。

张望觉得,面对新世界,人类还是应该有更加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因为科技的发展是一个自然演进的过程,无法阻挡。就像照相技术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与创作一样——在之前的胶片时代,我们会百般思考后非常小心地按下快门,但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我们都拿着手机拍摄。数码科技的产生成为对胶片的革命,海量摄影作品可供选择,成本降低,效果提升。

人人都是摄影师,进一步说,人人也都可以成为艺术家。这也许会成为人工智能给艺术界乃至全部人类群体带来的新现象之一。张望创作之余,经常思考那些可能产生的结果。

“人人成为艺术家”,想想就很美好。虽说人类从来都带有创造性和艺术性,但后来所说的“艺术家”,是更加倾向于专业化的。当代艺术所倡导的,又回到了创造力的自然本源方面,鼓励打破局限,强调“艺术不是某些人的特权”,正如张望所说:“我们每个人如果有想法、有创造力、能实践,也许都能成为艺术家。”这种理想化的目标,有可能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跨越技巧这一关而得到实现。

现在大家对人工智能的使用越来越熟练,很多人都知道人工智能可以对艺术的想象进行生成,我们可以输入语言,输入自己的想法,它会帮助我们得到想要的、指定风格的画面,而且这个画面是唯一的,不算是传统意义上的复制和模仿。哪怕你没学过艺术、没画过一天画,但是你有想法或者有艺术鉴赏力,就可以实现绘画的目的。“这等于改变了我们艺术学习的方式。现在的美术教育,很多都是在技术层面上去磨炼、去感受,怎么勾线、怎么涂色、怎么塑造等这些技术性的能力,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实现。如此就会改变我们的教育,改变我们对艺术的学习方式。”张望说,“人人都成为艺术家是可以做到的。”

但有个最关键的问题需要关注,就是无论人工智能如何发展和强大,在艺术创作中,人的审美能力、审美选择永远是第一位的。

人和人审美的能力、品位的高低是有区别的,人工智能只能提供参考方案,如何选择才决定结果的高低优劣。艺术创作不是堆砌和抄袭,无论以何种方式作辅助,也需要有方向、有选择、有的放矢。张望清醒地认识到,在艺术创作中“以谁为主”至关重要。“选择”决定了这是你的作品还是人工智能的作品。或许将来这方面会引发一些纠结和讨论,但出现问题、探讨问题才能最终解决问题。

“无论怎样,人都要作为主导而存在。艺术的创意、艺术的表达是不是从人而来、是不是深入人心,这是最重要的。”张望说。

正因艺术始终以人为本,所以张望更加关心艺术教育的方向,“未来的艺术教育,我认为更多应该是品位和审美能力的提升,而不是简单的灌输知识和锤炼技术。”在未来,应该会有更加有天赋和创造力的一小部分人被保留下来从事纯原创,他们具有可以和人工智能平起平坐或者超越人工智能的能力。“我们依然需要这样的艺术家——不光艺术界,各行各业都会存在对这样人才的需求。”

张望预测,将来可能会有两部分艺术作品,一部分是人工智能辅助产生的作品,实现人人成为艺术家的梦想;一部分就是传统艺术的保留,可能还有更加具有创新精神的人为我们不断贡献新作品,引导新路径。

人工智能对艺术的作用是否积极,哪些东西可利用、哪些东西要回避,也需要人类加倍注意。未来或如此,或不然,究竟如何,就交给时间来检验。

作为一个灵魂狂奔、身体紧随的人,张望对自由的向往和对未知的期待,达到了一种“多说无益”的状态,所以看起来很安静。2022年从繁忙的社会事务中抽身回归画室的他专注创作,并以自己的方式对人工智能进行解析和表达。日前“第三届济南国际双年展”正在进行,主题就叫“人智时代”,与张望所关注的方向不谋而合。事实上,他最初了解和接触人工智能相关信息时就非常激动,他希望这种革命性的技术能够和自己的艺术产生结合。人工智能与人类将来如何共处还无法具体预测,但艺术家与之融合、碰撞的尝试,必定如张望画中所示,有新的水墨“生成”。

“我相信人工智能还会不断地完善和进步,它的作用会更加强大,说不定有产生‘心理艺术’的可能。”

张望所想,也是走在各个领域前沿的先行者的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