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理论前瞻 | 人工智能对能源环境绩效的影响

hqy hqy 发表于2025-03-02 12:10:48 浏览13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作为新一代智能的一种形态,人工智能(AI)有望释放“智能红利”,在推动效率转型、实现绿色发展目标方面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本研究从智能基础设施、智能实际应用和智能技术发展三个维度对人工智能水平进行了评估,并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对城市能源环境绩效(EEP)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人工智能通过提升城市绿色创新能力、改善城市人力资本、优化能源消费结构等方式,提升城市能源环境绩效。总之,各国和各地区应充分抓住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通过开放融合创新形成技术竞争新优势,进而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变。

资讯来源:之行智库-资讯产品数据库

人工智能对能源环境绩效的影响

The Impact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on Energy Environmental Performance: Empirical Evidence From Cities in China

来源:Energy Economics(2025年第1期)

作者:Qingbin Guo; Yanqing Peng; Kang Luo.et al

关键词:人工智能;能源环境性能;空间虹吸效应;能源反弹

1.研究背景

能源是全球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基础,支撑着各国的经济扩张和社会进步,并在环境和社会的可持续性以及稳定性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过度使用传统能源会导致空气和水污染,传统能源也是温室气体(GHG)排放的主要来源,提高能源和环境绩效以及开发更清洁的能源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问题

人工智能(AI)与互联网信息技术密不可分,越来越被视为推动效率变革、刺激经济发展的重要催化剂。

在中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能源利用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新能源革命战略已成为当务之急

作为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主要中心,城市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焦点。

2.研究结论

人工智能极大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增长,这一结论经受住了各种稳健性检验,包括与人工智能-IDPZ试点政策相关的外生冲击检验。

人工智能通过三种机制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人工智能提高了绿色创新能力、优化了人力资本结构、完善了能源消费框架

人工智能对EEP的影响因地理位置、城市规模和资源禀赋而异,东部地区、较大城市和不依赖自然资源的城市受益最明显

人工智能对EEP的影响表现出一种地理虹吸效应,即临近中心城市的技术和资源聚集加剧了竞争,从而加剧了地区差距

3.政策启示

为促进绿色创新和加强能源管理,政府应推动人工智能在城市绿色倡议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通过提供政策支持和财政激励,鼓励城市开发人工智能驱动的绿色技术项目。

政府应完善人才激励和保护战略,加大科技教育投入,在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中融入更多人工智能相关课程,促进低技能劳动力群体掌握人工智能技能,实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

实施有区别的人工智能发展战略至关重要。由于人工智能对各地区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尽相同,因此最好制定针对具体地区的政策。在技术先进地区,重点可以放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等高端人工智能应用上。相反,在中部、西部和较小的城市,支持重点应放在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技能培训上。

往期 · 推荐

Journal of Finance:人工智能、教育和创业(2024年第1期)

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不让任何一个人掉队-现实世界的联合类别增量学习(2024年第4期)

Management Science:投资研究行业的企业内部知识共享(2024年第4期)

One Earth:中美稀土元素供应相互依存有助于稳定全球供应链(2024年第2期)

电网与清洁能源:基于数据驱动的分布式光伏发电功率预测方法研究进展(2024年第1期)

特别声明

1、本文涉及内容,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处理。2、本文涉及内容,仅供个人学习参考,不得用于商业用途。3、本文内容仅代表各自作者的观点和立场,编者对内容不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