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世界的核心,是那神秘的不确定性。它并非测量技术的限制,而是微观领域的根本属性,与测量精准度无关,构成了自然界的基石。无论科技多么先进,测量工具多么精准,人类都无法将不确定性转为确定性。
不确定性的另一面是,我们无需耗费巨大精力去精确测量微观领域,只需观测。因为观测行为会导致微观领域的不确定性坍缩为确定状态。“观测影响量子态”这一现象在物理学界掀起波澜,不仅引发科学领域的辩论,更触及哲学层面。
人类习惯将自然现象与日常生活经验匹配,这是本能,也是生存原则。但当现象违背日常认知,我们会本能反抗和质疑,毕竟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接受,人们更倾向具体实在的事物。
量子力学问世前,人们普遍认为自然现象有因果、遵循决定论。但量子力学颠覆了这一观念,在微观领域,不存在确切量描述运动规律,我们只能用不确定性描述微观粒子运动。
不确定性原理表明,微观粒子的速度和位置信息无法同时确定,这违背了常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状态确定,位置和速度清晰,而在微观领域一切不同,只能用概率描述位置等信息。
概率波诠释解释了薛定谔方程中的波函数,观测瞬间,物体从无数可能状态坍缩为确定状态,即“波函数坍缩”。波函数的概率诠释意味着人类丧失对未来的预言能力,科学不再是确切知识,而成不确定的思想概念。
量子力学的世界难以想象和接受,但其奇异现象如量子纠缠等确实存在。测量过程影响最终结果,测量概率是数学概念,体现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与客体界限模糊,暗示量子力学存在主观因素。
我们曾以为客观世界稳固,如今看来它也变得模糊,似乎与主观意识有关。观测影响周围事物和世界面貌,虽“意识影响结果”似有唯心色彩,但观测确实影响现实,世界取决于观测,不观测时模糊,观测时确定。
这与游戏场景设定相似,不禁让人猜想:我们是否生活在虚拟世界?当然,“虚拟世界”只是猜想,我们应回到科学层面理解量子力学。仅靠日常生活经验无法理解微观世界,说明生活经验有局限性。
要理解量子力学底层逻辑,需摒弃日常生活经验,不被传统观念束缚。或许要重新审视世界客观性和物质实在性,用量子力学观点看,客观性和实在性存在于观察中,不存在完全独立于精神世界的客观世界。
自认为客观真实的物质世界,可能依赖精神世界存在,客观世界真实性基于生命感受,量子世界奇异现象可能是生命个体意识活动的综合反映。这似乎又回到唯心论,主流科学界强调唯物性,但不否认唯心论,两者都是认识世界的方式,无对错之分。
#量子力学 #不确定性 #观测影响 #唯物与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