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译 | 贾安琪随着旧金山人工智能公司OpenAI发布的智能聊天工具ChatGPT在全球范围内掀起“人工智能”热潮,以英伟达(NVIDIA)公司的AIVA为代表的人工智能作曲模型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全球音乐界的热议话题。后者在2017年发布后迅速得到商用,目前已广泛用于网络视频的自动配乐。智能作曲发展史“音乐生成”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古典主义时期。莫扎特曾经创作一首《骰子音乐》(Musikalisches Würfelspiel),即通过丢骰子的方法自动选择小节组合。其创作的过程带有随机性,但组合出来的完整音乐仍然悦耳。
莫扎特《骰子音乐》乐谱手稿
上世纪50年代,随着第一批计算机问世,人工智能音乐的研究也随之起步。1951年,阿兰·图灵等密码破译者创造了历史上第一个计算机生成的音乐。虽然它只是短短的三条旋律,生成的音乐质量也不高,但无疑创造了历史。图灵和他的第一台计算机(1951年)
几十年后的今天,AIVA作为第一个被认可为“作曲家”的人工智能代表,已经能通过对数千个古典音乐乐谱的深度学习、找出规律、创建各种数学规则来实现作曲。它有不少作品都是古典音乐,如可以直接用于电影配乐的《D大调钢琴独奏》(Op.1),交响乐作品《创世纪》(Genesis),以及世界上第一个由人工智能制作的电子游戏配乐《大逃杀》(Battle Royale)等。AIVA创作的三首作品△
这些作品通过各种技术进行全自动音乐生成,而作曲家仅需指定风格参数。其音乐制作过程总共可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于音乐生成的三个层次:一、乐谱生成;二、表演生成,即在乐谱中加入表演特征;三、音频生成,即通过指定音色将具有表演特征的乐谱转换为音频或直接生成音频格式的音乐。近几年,全球文化产业都意识到人工智能创作音乐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作为中国最大的音乐流媒体平台的所有者,腾讯音乐娱乐(TME)已发布了一千多首人工智能生成的歌曲。Spotify在中东地区的竞争对手Anghami声称,它将很快成为第一个手握二十多万首人工智能生成歌曲的平台。腾讯AI数字人艾灵作词作曲并演唱的歌曲△
而这些,无疑引起了一些音乐界人士的警觉。令人恐惧的他者创作型歌手尼克·凯夫(Nick Cave)显然将人工智能音乐创作视作“威胁自身生存、令人恐惧的他者”。他将使用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模仿他的歌词的实验称为“一种怪诞的嘲弄”——这只是众多新兴音乐艺术家对技术模仿他们风格创作表示恐惧的案例之一。当作曲家们发现计算机甚至可以生成整首歌曲,而不仅仅是歌词时,他们会感到更加沮丧。以尼克·凯夫为代表的反对者从未停止过对人工智能音乐创作质量的讨伐。他们认为,人工智能创作的音乐通常质量较低。它们永远不可能像音乐家(即人)创作的作品那样作为商业音乐发布,受到大量乐迷的追捧:“这不是真正的音乐(作品)……”“唱片行业需要迅速行动起来,保护真正的音乐……”人工智能创作音乐前对已有作品的深度学习带来的版权纠纷,也是音乐界对其群起攻之的重要原因。2022年夏,英国政府发布了关于版权法的修改提案,允许人工智能开发者在未经创作者和版权所有者许可的情况下使用受版权保护的作品,这招致英国音乐行业的强烈抗议。UK Music首席执行官杰米·恩约库-古德温(Jamie Njoku-Goodwin)表示:“整个音乐行业已经联合起来反对这个‘为音乐洗钱铺平道路’的提案”,并警告称,这将对行业产生灾难性影响。今年2月,这一修改提案已被英国知识产权部门否决,UK Music宣布其反“人工智能破坏音乐版权”的运动取得突破。替代者?协助者?

“Bach Doodle”背后的故事
音乐人工智能学科也在人工智能“音乐情感检索”(Performance Generation)方面不断努力。在该学科专家眼里,情感表达既可以用V-A坐标进行分类,从而将情感映射到低维空间中;也可以通过统计的方式,映射到一个高维空间中进行拟合。关于经验的内容可通过统计学习的方法解决——在巨大的参数量和人类的模型设计面前,正确建模情感并非镜中花、水中月,而是有迹可循的规律。届时,“人工智能能不能理解情感并正确表达出来”的普遍质疑也将迎刃而解。《法国知识分子的终结》一书预测知识分子和创作者未来确实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这正是部分人陷入“人工智能淘汰人”的西西弗斯陷阱的具象表现之一。而哲学学者约瑟夫·希伯(Joseph Shieber)的回答是“不会”。因为伟大的作品带给人类的不仅是知识和审美享受,还有它所承载的历史语境甚至是我们欣赏时所处的环境。正如同ChatGPT可能帮助人类重寻“对话文化”的价值一样,AIVA们也有着帮助人类重塑情感价值的可能,即基于人工智能的音乐精准推荐,能让人们重新关注原创音乐对人们情绪的影响,从而更彰显“人”创作的音乐作品的价值。这一切似乎都说明,如果人工智能音乐和“真实”音乐二者平衡得当,人工智能创作将有力助推人类原创的“真实”音乐的辉煌。欧美一些业内人士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音乐创作的益处,并对音乐界和文化产业提出了与时俱进的要求。这既是为了保护“真实”音乐不彻底被人工智能创作音乐所取代,也是为了让人工智能音乐和“真实”音乐都能在现实世界中发挥价值。如修订音乐库搜索算法,让好的音乐作品被更多人发现;又如改变高度分散又不透明的市场结构,改善全球音乐版权结构碎片化的现状,让音乐产业跟上媒体形式快速发展的时代潮流。- THE END -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二维码
订阅 音乐周报

长按识别下方图片二维码
订阅 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