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疆兵团八师石河子:构建人工智能教学环境,创新跨学科融合教学

hqy hqy 发表于2025-04-05 01:58:18 浏览27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新疆建设兵团成立七十周年。七秩征程中,兵团教育事业栉风沐雨,完成了从垦荒办学到体系完备、由基础薄弱到优质均衡的跨越式发展,谱写出令世人惊叹的教育华章。作为兵团教育战线标杆旗帜的第八师石河子市,始终以国家战略为引领,在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化智能技术赋能,构建数字化教育新生态”部署中勇立潮头。依托教育部《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通知》政策导向,该市率先启动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工程,选取八师石河子市第五中学打造区域性人工智能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构建“智能教学空间+数字课程体系+双师培养机制”三位一体的创新范式,成功塑造边疆教育数字化转型样板。其间组织召开“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专题研讨会暨示范课展示活动,特邀教育部及行业协会专家进行课例诊断,吸引兵团14个师市200余名教研骨干参与研讨,形成具有兵团特色的智能教育实施路径。目前,其首创的“场景驱动、研训一体、全域辐射”发展模式已在兵团基础教育系统实现成果转化,为边疆地区教育现代化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一、场景建设:重塑教学场景

实施人工智能教育,适切的教学场景环境是首要前提与基础保障。八师石河子市第五中学精准把握人工智能教育发展趋势,迅速行动,积极投身相关建设。学校为师生精心配备智能终端 AI 课桌,其内置先进的生成式教育智能体,同时无缝对接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汇聚整合了电子教材、虚拟实验室、海量学习素材库等丰富教育资源,全方位赋能,有效支撑起跨学科教学以及五育融合的多元应用场景落地。

在构建这一创新教学场景时,学校邀请资深行业专家助力,对接教育部、行业协会等各方紧密协作,过程中发现:现有常规教育终端在面对跨学科、多元化的教学全场景需求时,存在明显短板,难以提供全面且有效的技术支撑。历经多轮研讨与反复实践论证,以及对教学需求的精准洞察和扎实的调研,最终选用了具备多模态全场景能力的智能学生终端AI课桌,构建起以学生为中心的人工智能教育创新教室。教师置身其中,依托人工智能教室的强大场景功能,顺利实现智能数字环境下跨学科五育融合的项目式教学。基于教育分类评价理论构建的智能体,能够迅速、精准地剖析学情数据,第一时间为教师呈献极具科学性的学情反馈,助力教师精准把握学生知识掌握状况。于教案设计环节,教师只需输入教育分类理论,智能体便能即刻生成贴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框架,强力驱动教学从 “经验主导” 向 “精准高效” 加速转变。

二、学科跨界:开启知识新境

紧跟新课标理念的步伐,八师石河子市第五中学勇立潮头,积极探索跨学科融合课程体系建设,将人工智能教育有机融入信息科技、科学、综合实践活动等核心课程,依循学生成长规律,塑造小学重体验、初中强应用的递进式培养模式,为莘莘学子开启一扇扇通往全新知识领域的大门。

在物理学科的《汽车电路工程设计师》课程中,学生借助智能终端AI课桌,与生成式人工智能协作设计电路。曾经抽象的欧姆定律,如今通过智能终端的模拟和可视化呈现,变成了直观的电路现象。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加深了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还掌握了与人工智能工具的交互技巧,学会了数据的收集与分析,为未来投身智能化领域奠定了基础。

在科学课《声音的高与低》的教学进程中,教师充分利用智能终端设备,将物体发声时的声波通过可视化技术呈现于屏幕之上,原本抽象无形的声音,瞬间化作直观可见的波形图。借助生成式人工智能进行各种数字化音响的仿真模拟,学生只需输入不同的参数,如物体材质、振动幅度等,就能即刻听到相应变化的声音效果。这一过程让学生亲身感受到科学技术的强大力量,直观认识到正是这些先进技术不断融入生活,才使得我们能更精准地探索世界、改善生活,有力推动着社会大步向前迈进。

《习作万花筒》是一门极具创新性的课程。它融合美术、历史、地理和信息科技等多学科知识,助力学生构建丰富的习作框架。学生运用美术构图使文章布局精巧、色彩鲜活;引入历史地理知识增添底蕴与视野。借助AI课桌智能体,突破思维局限,优化语言表达。同时,课程紧扣环保等社会热点,培养学生环保与社会责任感。学生在描写生态问题、探讨解决方案中,反思社会现象,传递正能量,从校园走向社会担当,成为兼具创新与责任的新型人才,为教育创新提供良好示范。

音乐课堂上的《法国号》教学同样精彩。教师利用AI课桌搭载的人工智能应用,突破音乐学科界限。通过人工智能生成的可视化数学节拍模型,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探究音符背后的数学逻辑,实现了音乐与数学的融合。此外,在人工智能创意框架的启发下,学生还将音乐与美术、文学相结合,创作出绘画和诗歌作品,激发了无限的创意潜能。

三、培训赋能与经验推广:共促教育变革

面对人工智能及科技发展带来的深刻变革,石河子第五中学高度重视,引导师生正确认知人工智能技术革新。一方面,组织教师踊跃参加各类人工智能培训,激励教师深度探索教学与人工智能融合新模式,诸如利用人工智能辅助教学决策制定、开展个性化学习精准指导等,持续提升教师教学专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另一方面,针对学生群体,注重培育其科技伦理意识与数字素养根基,引导学生合理、合规运用人工智能工具,确保师生从容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需求,为教育现代化事业注入蓬勃活力。为了加快推动人工智能教育发展,日前,石河子教育局在石河子第五中学,举办了面向全兵团的人工智能数智化赋能跨学科学习实践交流研讨会,邀请教育部行业有关领导专家与会,全兵团各师市及学校代表近300人现场体验了精彩呈现的公开课,期间深入剖析石河子第五中学人工智能教育探索实践模式,获得与会领导专家及代表高度好评,纷纷表示将学习借鉴五中模式。

四、多元舞台:助力成长腾飞

学校借助人工智能教学场景环境,实施 STEM 项目式课程,引领学生自主探索现实难题,打磨创新与动手能力。“社团、课程协同推进,训练、竞赛助力成长” 模式成效卓著,科技竞赛捷报频传:自 2015 年,MER 项目于兵团、自治区级赛事屡获佳绩;2019 年人形机器人项目勇夺全国 “世界机器人大赛” 中学组亚军,声名大振;2023 年学校代表队再登巅峰,斩获世界机器人大赛团体一等奖,师生载誉而归,学校多次揽获优秀组织奖,科技创新教育硕果累累。

未来,八师石河子市将按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的要求,积极推进人工智能泛在化教学环境、常态化教学与评价、课程体系和教育资源等六个方面的建设,整合各方资源,纵深推进人工智能赋能课程的改革创新与体系建设,努力为兵团及自治区教育现代化贡献力量!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