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末,人工智能领域迎来两大关键事件:OpenAI发布GPT-4.5研究预览版模型,标志着生成式AI技术进一步升级;英伟达公布2025财年全年业绩,全年营收突破1305亿美元,但财报发布后股价单日跌幅超8%。这两大事件从技术突破与商业表现维度,揭示了AI行业的机遇与挑战。
GPT-4.5:技术升级与未来方向
2月28日,OpenAI正式推出GPT-4.5研究预览版。该模型通过扩展无监督学习能力,显著提升了模式识别与创造性见解生成效率,尤其在遵循用户意图和减少“幻觉”方面取得突破。其知识库覆盖范围更广,且在文本生成、编程辅助等场景中实用性更强。
不过,当前版本的GPT-4.5尚未支持语音、视频等完整多模态功能,OpenAI表示将持续迭代以满足用户需求。目前,ChatGPTPro用户已可在网页、移动端及桌面端优先体验GPT-4.5。这一版本的核心价值在于验证了预训练与推理能力的协同效应,为未来更复杂的AI代理系统奠定了基础。
OpenAI对技术演进的判断是:推理能力将成为下一代模型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预训练积累的知识库,结合强化学习、工具调用等后训练技术,模型将从“被动生成”向“主动推理”跨越。这一路径或加速AI在医疗、教育等专业化领域的落地。
英伟达:业绩新高与市场波动
2月27日,英伟达发布2025财年财报,全年营收达130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9472亿元),同比增长114%;净利润728亿美元,同比增长145%。其中,数据中心业务贡献90%的营收,季度营收达355.8亿美元,Blackwell架构芯片单季度营收占比超25%。
尽管财务数据亮眼,英伟达股价在财报发布次日(2月28日)大幅下跌8.48%。市场担忧主要集中于业绩增速放缓:数据中心业务同比增速为78%,低于前一季度的环比表现;全年毛利率虽达75%,但第四季度环比下降1.6%。此外,供应链消息显示,台积电应英伟达要求加速推进CPO(共封装光学)技术量产,预计2025年下半年启动,这一技术或缓解未来算力芯片的能效瓶颈。
英伟达CEO黄仁勋强调,公司未来增长将依赖两大动力:一是AI后训练技术(如微调、蒸馏)的普及;二是基于GPU的AI软件替代传统代码。他预计,伴随算力需求扩张,英伟达的毛利率仍有提升空间,且资本投资与订单增长势头将持续。
文中数据及观点均基于公开资料,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