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权威媒体《互联网周刊》联合eNet研究院发布了“2019人工智能农业服务商排行”榜单,榜单中收录了农业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慧云信息荣幸登榜,名列全国第三。

当前,计算机视觉、深度学习、智能机器人等AI技术正被用于提高农业的生产效率,将复杂农业变简单,从高度信息化的猪场鹅厂,到智能分拣采摘的机器人,用前沿的技术改造农业产业链,AI已经开始输出真正的价值。农业数字化转型急需新技术加持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农业是一个传统的行业,农业的信息化基础是比较薄弱的,小农户在我国占据80%以上,农业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也低于7.5年,大多数农户使用信息化系统的经验不足。如果我们采用传统的工业信息化思维去服务农业数字化转型,最终可能很难做出让广大农户都能轻松使用的产品,农民不会用,也不爱用。

因此怎么做出农民愿意用、方便用的产品,这是慧云在服务农业数字化转型道路上一直在探索和解决的问题。农业生产本身是一件极为复杂的事情,影响农作物生产的因素多种多样,而以往农业都是靠人的经验判断来做决策,没有数据化,更没有结构化,从而导致农业生产因人而异——每个人的决策不一样,以至于难以实现真正的农业标准化生产,同时也很难扩展农业技术服务。所以我们要把传统的以人为中心,靠人的经验来做决策的模式,变成以数据为中心。通过科学的数据分析、数据处理和数据决策,能够做出更客观,而且更容易复制的数据化决策,而这时候数据科学的融入就必须引入AI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驱动农业自动化、智能化决策现在,得益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慧云信息通过融合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系列能够代替传统的农业专家去帮农户做决策的系统平台。耘眼AI农技服务平台,就是慧云信息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发开的,它可以模拟人类大脑神经网络,像人类一样思考,像农业专家一样看懂、理解农业。平台依托海量的数据样本、精准的识别技术,以及高效的学习认知能力,能够为农户提供包括“病虫害识别,物候期判断,植保方案推荐,农药复配检测”在内的全面AI服务。
农户只要打开手机对着作物拍照,系统就能自动、快速、精准地识别出病虫害种类,并且告诉农户应该打什么药,告诉用户在作物生长的每个物候期需要做什么工作,对于农户来说,不需要具备相关的农技知识,也不用四处找专家、寻医问药,只要农户会使用手机,耘眼平台就能帮用户自动、智能做决策,轻松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难题,大大提高农事效率。

值得一提的是,与一般的农业智能化设备昂贵的成本不同,用户只要有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够免费使用耘眼AI农技服务平台带来的所有服务,这极大地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成本,加速人工智能在田间地头落地开花,培育更多的AI绿洲,让农户享受科技的便利和高效。目前,耘眼使用人数已超过10万,覆盖面积超过300万亩。耘眼每天平均处理农户提问超过10000个,与传统靠技术人员下乡的农技服务模式相比,问题处理效率提升近百倍;平均每天发现病虫害4000次,每天避免复配药害2200次。未来耘眼还会与更多智能技术相结合,为农户提供更加实用高效的种植功能与服务。
【关于《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创办于1998年的《互联网周刊》全面关注在互联网技术革命的影响下,中国商业社会正在发生的一切变革,是最为权威的商业周刊之一。硅谷动力eNet则是中国权威的IT产品信息和商业交流门户。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一直致力于挖掘中国优秀企业,以科学的标准推选出各类相关领域企业榜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