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收官之作!你关心的AI涉外法治课终极篇上线!

hqy hqy 发表于2025-05-21 07:05:24 浏览2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从早春到孟夏,从黄浦江畔到苏州河滨,从AI科技及其法律规制框架到AI国际治理,2025年徐汇区人工智能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一路高能,好评如潮!

眼下,课程来到了最后两讲,也是学员们最为期待的AI治理“中国密码”。最后一班车,快上车!让我们一起在法律与科技的十字路口,探索未来中国的AI和知产保护新可能!

第7讲:

中国人工智能专题

主讲人

史宇航

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主讲人简介

史宇航,上海市汇业律师事务所合伙人,业务领域包括数据与人工智能合规、知识产权保护等。他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作为注册信息隐私管理人员(CIPM)和注册信息安全专业人员(CISP),他受聘为上海交通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上海律协数字科技与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委员、云安全联盟大中华区隐私与个人信息保护法律工作组专家,还入选了钱伯斯、Legal500、LegalBand、律新社等多个机构榜单的推荐律师。

授课内容

课程围绕中国人工智能法律及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合规挑战展开,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带来的法律问题与应对策略。首先,主讲人从比较法视角分析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法律规制,解读中国人工智能监管规则的核心内容及其与其他国家法律的异同。其次,探讨中国在地缘政治背景下面临的AI挑战,尤其是高科技企业在国际市场中因国家安全问题遭遇的制裁风险;还聚焦中国企业出海过程中需要关注的人工智能合规问题,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提升国际竞争力。最后,课程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对中国律师行业带来的助益与挑战,分析其在法律服务中的应用前景。

学员心得

01

李新杰 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非常感谢讲师为我们带来的中国人工智能专题,我个人收获颇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讲师作为律师,为我们带来了诸多真实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做到了趣味和实操相结合。针对生成式人工智能产生的作品是否享有著作权这一全球性争议性话题,讲师从多维度、多法域带领我们学习了中国及外国的多个现有案例,发人深思,也让我看到了在类似案例处理过程中,律师的角色和价值所在。期待后续能有更多机会向讲师交流和学习!

02

刘珊珊 上海南游雁律师事务所

这是一堂干货满满的中国人工智能法律合规分享,整堂课语速轻快、内容丰富,从背景介绍到技术实际需要,从算法竞争与反垄断到数据跨境与进出口管制,从“AIGC第一案”到“开山猴AI写作大师”案,既有理论又有实践,既有法律梳理又有业务流程。讲师对实务感受更敏感,对业务理解更深刻,他热情慷慨地向我们分享了业务经验,让我们领会到中国在人工智能也有了先进经验,中国的律师也能够参与到国际竞争中去。

第八讲:

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政策

主讲人

汪超

澳门大学教授

主讲人简介

汪超,澳门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助理院长。他毕业于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获得文学硕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其研究领域为国际法、宪法、涉人工智能知识产权法,兼任中国国际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国际法论刊》编委(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SSCI)、上海国际仲裁中心仲裁员、深圳国际仲裁院仲裁员等。

授课内容

课程围绕人工智能对当前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产生的影响展开,对人工智能权利能力及AIGC的所有权两个问题进行探讨。还聚焦AI训练数据的知识产权问题、数据集透明度与许可、集体权利管理、元数据等新兴、前沿问题。同时,结合中国在AI和知识产权方面的监管情况与司法动态,为学员提供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价值的知识体系,助力学员把握前沿问题,提升在相关法律事务中的分析与应对能力。

学员心得

01

孙建 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

本次课程阐释了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的交叉问题,聚焦在大数据和生成物的著作权问题。授课老师以“工具论”和“贡献论”为理论基础,以“输入(input)”和“输出(output)”为两端,从比较法的视角介绍和分析了美国、英国、欧盟对“作品”“作者”的定义和规范。同时推荐和讲解了大量最新判决的中外案例,通过案例中要件事实和判决要旨的凝练,诠释了“独创性表达”“最小贡献”等判定归责在司法实践中具体的考量因素。课堂气氛生动活泼,在授课过程中,老师通过提问和征询意见,调动同学们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与学员进行多次自由、充分而热烈的互动和讨论。授课老师提供的案例和提出的问题,留待我们继续思考和研究。

02

李明轩 君合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汪超教授关于人工智能与知识产权政策的讲座,让我深感理论与实务结合的前瞻价值。讲座从input(数据获取与训练)和output(生成内容权属)双维度切入,结合诸多前沿案例,系统梳理了不同法域的立法差异,并将抽象法理转化为实务指引。这场讲座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思维框架的升级,徐汇区司法局为青年法律工作者打开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新视野,让我们为把徐汇区打造成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战略高地而共同努力!

随着本期推文的落幕,2025年徐汇区人工智能涉外法治人才培训班8讲精华已圆满收官。从黄浦江畔的前沿洞察,到苏州河滨的思辨交锋,我们见证了科技与法律的碰撞、本土智慧与国际视野的交融。这一场场培训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中国法治人才在AI时代的一次主动锚定——当算法重构规则,当数据跨越国界,我们以专业为盾、以创新为矛,探索涉外法治的“中国方案”。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愿每一位参与者继续将所学化为涉外实务的“精密算法”,在全球治理中发出中国法治的“清晰信号”,让人工智能始终运行在公平正义的“底层架构”之上。

供稿:政治处 张超

原标题:《收官之作!你关心的AI涉外法治课终极篇上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