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正推动着各行各业发生深刻变革。在这场人工智能浪潮中,千行百业都需要不断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赋能与发展。在此背景下,我国也需大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促进"人工智能+"模式的深入应用。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经济增长,已成为当前经济破局的重要举措。
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人工智能应用的重点领域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第一,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现状;第二,人工智能发展的重点领域;第三,人工智能发展应注意的问题;第四,人工智能未来发展方向;第五,相关结论与建议。

一、我国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情况
我国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较长。全球人工智能的概念最早于1955年提出,而我国对人工智能概念的关注大约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逐步流行,到2000年后才真正出现智能化的概念。
回顾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是人工化阶段,这一阶段以人力为主导;随后进入机械化阶段,主要表现为自动化和动力系统的应用,许多产业都经历了这一转型;第三个阶段是信息化,通过数据的采集和开发,软件的作用开始凸显;第四个阶段就是当前的智能化阶段。虽然有人认为智能化和数字化是交替关系,即先有数字化、再有智能化,但我认为智能化实际上涵盖了数字化。数字化的核心是将信息转化为数据并建立模型,而人工智能则建立在芯片、算力、软件系统等基础之上。
近年来,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在各个领域加速推进,政府也给予了高度重视。这是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总体情况。
二、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主要特点
第一,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以大模型为核心的新特征。国内大模型发展主要以文心一言、通义千问、豆包、元宝等为代表,这些都是由头部企业开发的跟随型大模型。具体来说,文心一言是百度的产品,通义千问来自阿里,豆包由字节跳动开发,元宝则是腾讯的产品。其中发展较为突出的是豆包,这得益于字节跳动强大的数据支持和资金投入,以及在应用场景上的优势。
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出现了像DeepSeek这样具有国际化领先水平的企业。DeepSeek不同于前面提到的跟随型大模型,它在国际上具有重要影响力,可以说是真正进入了世界人工智能话语体系。相比之下,其他如Kimi、阿里万象等仍属于跟随型。目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DeepSeek和豆包,这两个在市场份额和行业影响力方面都比较大。
在机器人领域,我国人工智能发展呈现出快速迭代的特征。2025年人形机器人发展迅速,与大模型主要解决对话问题不同,人形机器人正从外形仿人逐步发展到能够移动、回答问题、执行指令等初步智能化阶段。从移动效率来看,人形机器人表现突出,但在智能化程度上仍不及对话式大模型。当前大模型在医疗服务、论文写作、文献检索等领域已经展现出超越人类的智能水平。在此之前,像阿尔法狗下棋超过人,现在这条赛道成绩比较大。但是比较有发展前途的是人形机器人,因为它能够对接比较密切的问题,围绕赛道有具身智能,包括智能体,是较有发展前途的领域。同时我们也看到人工智能在很多行业慢慢形成大的数据库系统。
第三个显著特点是数据中心的崛起为人工智能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英伟达CEO黄仁勋提出的万亿级数据中心概念,它能够为各行各业提供赋能服务。它不同于大模型,它是以数据存储、数据开发多模型为基础。以上是我们国家目前整个人工智能发展的基本特点。
总体来看,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与美国相比仍处于追赶阶段。美国在大模型等核心技术领域保持领先,而我国在应用场景和垂直领域具有优势。正是这种应用场景的快速发展,使得美国担心我国形成竞争优势,进而采取包括限制芯片出口、打压华为等企业在内的遏制策略。目前,我国与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是一个基本的发展态势。
三、我国人工智能到底存在哪些问题?
最近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中美人工智能差距较大,以清华大学脑机研究专家刘嘉为代表,他将美国列为第一方阵,法国、德国特别是英国列为第二方阵,而将我国排在第二方阵靠后的位置。这个评价虽然有一定依据,但总体上低估了中国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特别是没有充分考虑DeepSeek等创新型企业带来的影响,显得不够客观公正。
另一方面,我国人工智能确实与美国在大模型领域存在一定差距。美国拥有OpenAI的ChatGPT、谷歌的Gemini、特斯拉的Grok等领先的大模型产品。从投入规模来看,美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大约是我国的4-5倍,这使得其技术性能更具优势。与此同时,美国正在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体系,包括算力建设和电力保障等方面。虽然我国也在加大投入力度以缩小差距。
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竞争主要集中在两个维度:第一个标准是芯片和大模型的应用,这是一个竞争点。第二个是垂直领域的模型水平谁更高,效果更好。这两个方面将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竞争的关键赛道。
四、未来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方向是什么?
从整体来看,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将呈现以下几个主要趋势:
首先,大模型技术将继续深化发展,并朝着垂直领域专业化模型的方向演进。
其次,基于大模型技术,未来可能出现更多由个人独立开发的专业化模型公司,这些公司将专注于寻找特定应用场景并提供配套服务,这一模式具有较大发展潜力。
第三,自动驾驶和无人机技术将实现人工智能与机械设备的深度融合,在应用场景创新方面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四,在医疗健康领域,人工智能的发展方向已经相当明确。当前在疾病诊断方面,人工智能已经展现出超越人类的能力,比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阿里开发的胰腺癌识别系统已达到92%的准确率。在蛋白质分析等基础研究领域,人工智能可以将原本需要11年完成的工作缩短至几个月甚至几天,这将极大促进新药研发进程,未来创新药物会越来越多,这是未来的一个方向。
基于这些发展趋势,我们需要在人工智能领域实施多层次、多赛道的发展战略。所谓多层次发展,就是要兼顾高端、中端和低端技术的协同推进,构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的多层级发展体系。同时要坚持多赛道并行发展,在各个领域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应用,通过广泛的技术普及造福民众,并持续吸引投资进入这一领域,这是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
五、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当前人工智能发展特点、重点领域及存在问题的分析,我们得出两个主要结论:
第一,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全面开花的阶段。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推进人工智能发展,中美之间的技术差距正在逐步缩小,这是当前发展的基本态势。
第二,人工智能发展已进入应用场景深度设计的阶段。从芯片、硬件、算力、能源等领域,到当前大模型技术的发展阶段,都显示出明确的发展路径。
基于以上结论,我们提出两点建议:
第一,加快制定人工智能发展的整体规划。要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依托庞大的人口基数和成熟的5G网络基础设施,推动人工智能在我国实现深入、全面、多场景的发展。
第二,加强人工智能专业人才培养。通过充分发挥我国人力资源优势,切实解决人工智能应用落地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在我国的广泛应用和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