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报新闻】
海报新闻记者 孙佃潇 北京、青岛报道
汽车方向盘自己转动、磁浮列车跑出陆地最快交通速度、无数艘巨轮被“智慧引航”入港……这些看似科幻片里的场景,正在我国交通领域上演一场“硬核”落地。
近日,海报新闻记者深入北京、青岛两地,亲历了一场关于速度、效率与智能的“交通进化论”。从北京亦庄的自动驾驶车流,到青岛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无不呈现着“AI+交通”的未来已至。
北京亦庄街头出现“AI司机”
如今,北京亦庄的街头,已成为“AI司机”的“驾校毕业考场”。
海报新闻记者坐进一辆没有安全员的萝卜快跑,进行了一番切身体验。只见,方向盘自己转动,车辆可以在红灯前精准刹停,还可以对突然变道行驶的车辆精准识别避让……这辆自动驾驶汽车已像“老司机”一样娴熟驾驶。

海报新闻记者体验萝卜快跑自动驾驶汽车)
在百度Apollo Park,百度自动驾驶基础模型部高级经理董芳芳告诉记者,百度自2013年开始布局自动驾驶领域,2017年推出全球首个自动驾驶开放平台Apollo,2021年推出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经过十余年压强式、马拉松式地研发与投入,萝卜快跑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出行服务商。
“萝卜快跑已在全球15个城市落地,全无人自动驾驶车队已驶入北京、深圳、武汉、重庆等多个城市。”董芳芳介绍,截至目前,萝卜快跑总服务订单量超过1100万次,总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未发生过重大安全事故。过去2年的数据显示,萝卜快跑实际车辆出险率仅为人类驾驶员的1/14。
记者了解到,2024年5月,百度Apollo发布了全球首个支持L4级自动驾驶的大模型Apollo ADFM以及第六代无人车。其中,Apollo ADFM基于大模型技术重构自动驾驶,可以兼顾技术的安全性和泛化性,做到安全性高于人类驾驶员10倍以上,实现城市级全域复杂场景覆盖。目前,“无人车,打萝卜”正在成为更多用户出行的新选择。
北京自动驾驶测试总里程近4000万公里
街头车流往来穿梭,方向盘自己转动的自动驾驶车辆与人类驾驶车辆并行不悖。只不过,人类驾驶员需要考机动车驾驶证,“AI司机”不仅要通过一系列严格的上路测试考核,还要面临一场场城市级复杂场景的生存测试。
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精确的图……记者在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实地采访时获悉,2020年9月,北京市政府决定以经开区为核心,建设全球首个车路云一体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完成“智慧的路、聪明的车、实时的云、可靠的网和精确的图”五大体系建设,探索经济合理的车路云一体化解决路径,加快实现L4及以上高级别自动驾驶规模化运行。
北京亦庄一处智能网联公交自动驾驶停靠站
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目前,该示范区已建成城市级工程试验平台,实现600平方公里设施智能化部署。其中,在车端,车路协同安全性能提升得到实践证明,持续面向自动驾驶与量产车辆开展规模化测试落地,实现智能网联乘用车、无人配送、无人清扫等八大类城市应用场景全面开放协同发展;在云端,已建成全市统一云控平台,提供车路云一体化服务、车辆监管、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各类服务,持续促进智慧城市治理效能提升与城市交通精准管控。
围绕车、路、云、网、图、安全6个方面,该示范区已搭建国内首套车路云一体化标准体系,已有35家测试企业累计部署超1000台自动驾驶车辆,累计自动驾驶测试里程近4000万公里。
未来,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将持续深化车路云一体化实践,服务不同级别自动驾驶车辆网联功能规模化上车应用,积极支持国家试点示范探索,打造全国领先的高级别自动驾驶城市样板,与行业一道探寻汽车产业转型、城市转型和社会转型之路。
磁浮列车重写“快”的定义
“高速磁浮列车欢迎您!”记者走进中车四方股份公司,一列银蓝色列车静卧轨道——这便是时速600公里的高速磁浮列车。
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列车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2021年7月20日,由中国中车承担研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在青岛成功下线,标志着我国基本掌握了高速磁浮成套技术和工程化能力。
据高速磁浮项目技术总师、中车四方股份公司副总工程师丁叁叁介绍,该高速磁浮列车采用了成熟可靠的常导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电磁吸力使列车悬浮于轨道,实现无接触运行,具有高效快捷、安全可靠、运能强大、编组灵活、准点舒适、维护便利、绿色环保等技术优势。
流线型车头、无轮轨接触的“悬浮魔法”,其背后是多项专利的硬核支撑,它们正在使列车重写“快”的定义。
“经过近20年的持续研究和技术积累,我国基本实现了高速磁浮交通全系统的自主研制能力,形成了成套工程化技术,实现了自主可控的产业配套能力,我国高速磁浮已从研发阶段进入高速试验阶段,将逐步过渡到示范运营、产业化发展阶段。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交通系统成功下线,标志着已具备了推进线路试验和工程化示范的条件。”中国工程院副院长何华武表示,通过建设高速试验线,开展高速磁浮综合试验和示范运营技术积累,可为我国高速磁浮的持续创新和产业化奠定坚实基础。
据悉,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是当前可实现的陆地最快交通工具,填补了航空和轮轨高铁之间的速度空白,可以助力形成航空、高铁、高速磁浮和城市交通速度梯度层级完善、高效、灵活便捷的多维立体交通构架,丰富我国交通运输速度谱系,提高轨道交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拉动高端装备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升级。
青岛引航站实现“智慧引航”
引航是指在一定的港口、运河、江河入河口或内河水域内,专门的从业人员登上某船舶,并将该船安全驶抵目的地。引航是港口生产的重要环节,对维持水运秩序和保障船舶安全具有重大作用,从事这种工作的专业人员就是引航员。
青岛引航站副站长张法介绍智慧引航服务平台功能
站在青岛引航站的智慧引航服务平台前,记者看到,密密麻麻的船舶图标和轨迹正实时显示在大屏幕上。在过去,引航员需要凭借工作经验引航作业,如今在大数据的加持下,可实时“透视”船舶位置、潮流潮时等信息,引航作业正变得越来越安全、高效。
“以前的系统很简陋,现在功能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先进,可以大大提升引航员决策的精准度。”青岛引航站副站长张法告诉记者,智慧引航服务平台于2022年投入使用,该平台使青岛引航站实现了由传统引航向智慧引航的快速转变。
比如,在智慧引航服务平台内,通过引入小物标雷达系统,可实现更加全面的捕捉海面漂浮物标的能力,为引航员更加及时准确地发现碰撞危险提供有力支持。通过建设AIS系统,可实现引航工作区域的信息覆盖,全面提升AIS数据的更新效率。通过引入北斗高精度差分服务模块,用北斗导航信号的修正信息,辅助定位和导航,可使终端接收机实现高精度的导航与定位。
再比如,通过低能见度航道监控系统,可实现恶劣天气条件下监控视频成像的功能,有效提升对通航水域的监控能力。通过建设潮流模拟分系统,可实现青岛引航站工作区域的潮流、潮时信息可视化,提高引航员决策的精准度,从而提升船舶引航安全等。
“通过这套智慧引航系统,青岛引航站的引航服务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应急响应能力得到了有效提高,提升了港口通航效率和安全。”张法说。
【记者手记】
未来,交通会是什么样的?
此次探访像是一场“时空跳跃”——当传统产业被注入AI、大数据等科技基因,交通便不再是把人从A运到B,而是关于速度、效率、智能以及想象力的科技实验与赛跑。
在新质生产力的加持下,“AI司机”、磁浮列车和智慧引航系统正在有序拼出交通运输领域的未来图景。
眼下,“AI+交通”的未来已至。
本文来自【海报新闻】,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