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消息,当地时间7月10日,Dimensions数据库发布了一份报告,其数据显示,美国在人工智能(AI)研究中的影响力正在下降,中国在AI研究领域已取得压倒性领先优势,美国和英国的AI人才正持续流向中国。
根据该报告,过去数十年来,AI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激增,从2000年的不足8500篇,已经增加到了2024年的超过57 000篇。其中,中国学者发表的AI相关研究论文增幅更是惊人,从2000年的671篇,增加到了2024年的23 695篇,已超过美国(6378篇)、英国(2747篇)和欧盟(10055篇)在2024年发表的AI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总和。而海量AI相关论文也带来了大量AI相关专利申请:2024年,中国研究人员共提交了35423项AI相关专利申请,超过美、英、加、日、韩五国总和(2678项)的13倍。此外,中国还拥有大量AI人才,人才队伍呈现明显年轻化特征:包括高校学生在内,中国拥有约3万名各年龄段的AI研究人员,而美国仅有约1万人。研究同时显示,中国AI研究的自主性正在增强,对他国依赖度持续降低,而其他国家正在形成对中国AI研究的依赖。
Dimensions数据库最新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在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已建立起压倒性优势,其2024年AI研究论文产出量已超过美国、英国和欧盟的总和,同时在专利申请和人才储备方面也展现出强劲实力。这一数据凸显了全球AI研究重心正在发生深刻转移。
过去二十四年来,全球AI研究经历了爆炸式增长。从2000年的不足8500篇论文,到2024年的超过57000篇,增长幅度达到近七倍。在这一增长过程中,中国表现尤为突出,其AI相关研究论文数量从2000年的671篇激增至2024年的23695篇,增长超过35倍。
相比之下,美国在2024年发表6378篇AI相关论文,英国为2747篇,欧盟为10055篇。中国的单独产出已经超过了这三个主要研究区域的总和。这一数据表明,中国不仅在AI研究的绝对数量上实现了突破,更在全球AI研究格局中占据了主导地位。
报告进一步显示,中国在AI研究的影响力方面也展现出强劲势头。目前中国在全球AI研究引用关注度中占比超过40%,这意味着中国的AI研究不仅数量庞大,质量也在不断提升,获得了国际同行的广泛认可。
在专利申请方面,中国的优势更加明显。2024年,中国研究人员共提交了35423项AI相关专利申请,这一数字超过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韩国五国总和2678项专利申请的13倍。这种巨大差距不仅反映了中国在AI技术转化方面的活跃度,也预示着未来全球AI技术竞争格局的潜在变化。
专利申请数量的差异背后,反映的是各国在AI技术创新投入和产业转化能力的显著差异。中国的大量专利申请表明,其AI研究正在从基础研究向应用研究和产业化方向快速转化,这种转化能力将在未来的技术竞争中发挥重要作用。
人才是AI发展的核心要素。报告显示,中国拥有约3万名各年龄段的AI研究人员,而美国仅有约1万人。更值得注意的是,中国AI人才队伍呈现明显的年轻化特征,这为长期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年轻化的人才结构意味着中国在AI领域的创新活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年轻研究人员通常更容易接受新技术、新理念,同时具备更长的职业发展周期,这种人才优势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持续发挥作用。
报告特别指出,中国AI研究的自主性正在显著增强,对他国的依赖度持续降低。与此同时,其他国家正在形成对中国AI研究的依赖,这种依赖关系的逆转标志着全球AI研究生态系统的根本性变化。
数据显示,美国、英国和欧盟的AI研究人员都将中国视为最重要的合作伙伴,这种合作关系的不对称性进一步强化了中国在全球AI研究网络中的中心地位。
这一研究报告的发布引发了国际科技界的广泛关注。《科学》新闻在报道中指出,美国在AI研究中的影响力正在下降,美英等国的AI人才正持续流向中国。这种人才流动进一步加速了全球AI研究重心的转移。
从长远来看,这种变化可能对全球技术创新格局产生深远影响。AI作为未来技术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其研究重心的转移将直接影响各国在未来科技竞争中的地位。
当前的数据趋势表明,如果这种发展态势持续,中国在AI领域的领先优势可能会进一步扩大。这不仅将重塑全球科技创新版图,也将对国际经济竞争格局产生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