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迭代发展正在重塑全球生产范式、国家安全架构与国际权力格局。作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驱动力,人工智能技术已成为世界大国争夺技术标准制定权与产业链主导权的战略高地。在此背景下,欧盟于2024年8月颁布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法案》,并于2025年7月通过《通用人工智能实践准则》作为其关键配套措施,进一步细化治理要求。而2025年初推出的“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则标志着其战略重心从单一伦理监管走向复合路径。
一、全球竞争下的欧洲“双重困境”
当前全球人工智能竞争呈现多方博弈态势,在发展路径上存在显著差异。美国依托OpenAI等科技巨头主导算法创新,而欧盟试图以伦理治理重塑规则话语权。然而,尽管欧盟在“数字主权”倡议上取得局部进展,其技术生态仍深度依赖中美产业链,面临以下双重困境:
一是监管强度与技术创新的失衡。欧盟通过立法将市场优势转化为监管话语权,构建了全球最严格的AI治理框架,但这一策略导致其陷入“监管强势但产业竞争力不足”的困境。《人工智能法案》中针对“高风险系统”的事前审查机制与高额罚款显著增加了企业合规成本,与建设“欧洲共同数据空间”的目标形成结构性矛盾。其后果是本土初创企业面临资源外流压力,外部资本与技术进入欧洲市场的门槛提高。
二是技术主权诉求与外部依赖的矛盾。欧盟由于内部语言文化多元、市场分散,很难形成数字经济所需的规模效应。加之公私部门对AI研发投入不足,使得本土初创企业难以扩大规模,无法在数字经济起步阶段形成竞争力。同时,在美资科技巨头的“市场锁定”效应下,欧盟难以培育出具备全球影响力的技术领军企业削弱了其主导大规模AI计划的能力。
二、战略转型:从监管先行到复合路径
面对双重困境,欧盟于2025年启动系统性战略调整。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同年巴黎AI行动峰会上提出“重返AI赛场”的倡议,随后欧盟推出“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通过三重路径破解发展桎梏:一是监管松绑,通过简化人工智能相关法规、降低合规负担,平衡伦理治理与技术创新的关系,旨在提升欧盟在AI领域的全球竞争力。二是强化基建,欧盟目前正在欧洲多地部署13座“人工智能工厂”,未来还将推动建立“人工智能超级工厂”,试图打造覆盖全欧的算力网络与数据基础设施。三是生态培育,通过开放高质量数据资源、加速算法开发、推动战略部门AI应用,以及加强人才培养,形成公私协同的创新体系。这一系列举措折射出欧盟的折中路线,其成效将取决于成员国政策协同度与私营部门的参与深度。
三、全球AI格局重构:欧盟人工智能战略转型的影响与前瞻
欧盟《人工智能大陆行动计划》的实质是通过“基础设施+数据+监管+人才”四位一体战略,在提升自身竞争力的同时争夺全球AI规则制定权。其影响不仅在于技术突破或经济增长,更在于以“欧洲模式”重新定义人工智能的伦理边界与商业逻辑。
然而挑战犹存,成员国政策协调难度、AI算力扩张与绿色转型目标间的潜在冲突、地缘政治干扰等仍带来不确定性。欧盟能否成功“重返AI赛场”,不仅关乎其自身数字主权与竞争力,其以《人工智能法案》和《通用人工智能实践准则》为核心的治理范式能否被广泛接受,更将深刻影响未来十年全球科技治理的走向与多极AI格局的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