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传统业务为AI技术提供了丰富、真实的应用场景,绝非实验室数据投喂的模拟训练可比。而AI技术在这些成熟产业的普及应用,哪怕只是1%的效率提升,都会释放出难以想象的技术红利。
撰文丨艾川
8月7日,OpenAI发布其最新人工智能模型GPT-5,OpenAI首席执行官萨姆·奥尔特曼称,GPT-5是“世界上最好的模型”,代表着OpenAI在开发通用人工智能 (AGI) 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在近年来相对沉寂的美国AI产业圈,一石激起千层浪。
此前中国移动互联网商业智能服务平台QuestMobile公布了2025AI半年报,数据喜忧参半:原生市场降温,插件市场如火如荼。
中美两国的AI技术竞争,似乎走上了不同的赛道。
01
原生市场指的是ChatGPT、DeepSeek等原生AI工具的应用市场。经历了“DeepSeek热”后,增长停滞。
QuestMobile的数据显示,移动端和PC端两大场景AI产品的活跃用户规模双双下滑,分别少了2000万和3000万。显然,增长爆发的“尝鲜期”已经结束了。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内AI产业的发展也停滞了。插件市场的异军突起,成了意外之喜。
所谓插件市场,是指社交、购物、音频等传统App接入大模型能力的应用插件,为用户提供信息摘要、智能搜索等服务。网民在使用这些“AI小技巧”时,不需要专门的学习,完全是无师自通的随手为之,典型的“百姓日用而不知”。
也正因为这种AI应用的场景十分广泛,所以过去谈及AI产业时往往会被忽视,淹没在平台流量的海洋中。
直到量变引起质变,插件市场的高速增长终于引起了业内的关注。
6月份的统计数据显示,百度和抖音两大平台的AI插件应用均达到了亿级,微博智搜的复核增长率达到了47.1%。各大平台的AI插件应用的活跃度也大幅增长。插件市场的整体发展速度相当惊人,业务属性天差地别的“各门各派”正在这片“蓝海”里同台竞技。这种百花齐放的局面在越来越追求垂直、细分的互联网产业大盘中实属罕见。
原生AI应用市场进入市场瓶颈期,并非意外。AI技术的进步并非线性增长,而是阶梯式的。两三年迈一个新台阶的“蓄力期”,增长自然放缓。而插件市场异军突起,令人惊喜地发现AI技术“散作满天星”,通过小小的插件与传统互联网生态深度融合。
这将会给AI产业乃至整个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带来怎样变化?非常值得关注。
02
市场变化总是超出人们的预测。正当世人紧盯AI技术在机器人、自动驾驶等“高大上”的“新兴产业”开花结果,率先普及AI应用的却是传统互联网业务的“平民市场”。
这是插件市场异军突起最大的亮点。
新兴产业有极高的大众关注度,这种“聚光灯效应”很容易让大众忽视网购、社交媒体、视频等传统业务才是互联网产业的绝对主力。
实际上,大部分网友绝大部分的上网时间,都是和这些传统业务打交道。真正泡在原生AI工具中的时间实际上是很有限的,更不用说那些远在天边的新兴产业了。
这些经营互联网传统业务的平台都拥有数以亿计的庞大用户,业务遍布线上线下,已经形成了规模庞大、分支众多、数实融合的产业生态集群。电商、外卖平台链接了数千万的中小商家,网约车平台已经成为城市交通的重要界面,社交媒体更是网友互动、信息获取的主要空间。
互联网传统业务为AI技术提供了丰富、真实的应用场景,绝非实验室数据投喂的模拟训练可比。而AI技术在这些成熟产业的普及应用,哪怕只是1%的效率提升,都会释放出难以想象的技术红利。
发展AI技术,要“眼高于顶”,关注最前沿、最尖端的技术应用;更要“脚踏实地”,重视技术的“草根应用”、普及市场。这是插件市场勃兴的启示。
与此同时,AI插件在互联网主流业务的“渗透”,打破了“传统”和“新兴”的界限,润物无声地改变产业格局。没有轰轰烈烈的“大新闻”,却是一场价值重估的大洗牌。
03
插件市场勃兴,各家平台都有不俗的表现。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百度在AI技术领域发力最早,抖音有巨大的流量基础,成为这一新兴市场的“顶流”顺理成章。
夸克AI搜索的增速惊人,得益于以年轻客群为主的业务多元,年轻人占比50%的“夸克族”自带高度活跃的流量。QQ浏览器和微信的亮眼表现,也自是体现了腾讯庞大生态圈的深厚底蕴。
较为让人意外的,是微博智搜颇有市场“黑马”之势。数据显示,微博智搜的用户月人均使用次数为36.6次,位列第二,排名仅次于夸克。
短视频平台兴起后,图文为主的微博一度被认为玩不出啥新花样。可是,在AI插件市场兴起后,微博智搜的用户使用次数如此之高,甚至高于短视频平台,可谓在AI技术领域另辟蹊径,开出了新的赛道。
微博智搜的优势不是流量,也不是算法,而是内容生态。小小的AI插件激活了微博长期积累的生态价值潜力。
众所周知,微博常年活跃大量“吃瓜群众”,形成了独特的“吃瓜生态”。这种互联网草根生态的特征是“哪里有瓜就吃哪里”的涉猎甚广,从娱乐新闻到社会时政再到国际形势,“吃瓜群众”无瓜不欢。而且,动不动就是深扒的“软菜硬吃”,更注重互动体验,而不是单边的信息接收。很多热点事件,微博的吃瓜群众往往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因此,微博依然是诸多热点的原发地。微博热搜的社会影响力,在国内诸多热搜榜中依然一骑绝尘。
这种涉猎面广、深度关注、互动性强的“吃瓜生态”,和AI技术的契合度是很高的,可以说是国内各大平台中和AI技术自然融合最好的天作之合。
相比其他社交媒体技术,微博的信息传播效率更高、用户参与互动更直接边界。140字读完,瞬发评论。因此,热点的形成很快。短视频平台一两天才能形成的热点,微博挂上几小时就上热搜了。热点迅速“起势”,大量微博用户随即开启深扒真相的吃瓜模式。这种传播迅速、用户互动深度参与的“热搜效应”给了AI技术大显身手的天然舞台。
微博热点来得快、反转多,相当考验网友的“关注力”。因此,微博用户使用AI插件比其他平台用户更为频繁。
比如屡上热搜榜的黄子韬徐艺洋恋情,活脱脱演成了超长篇恋爱肥皂剧。7 月 22 日的热搜词条是“徐艺洋都没亲过这么帅的黄子韬”。要是用户没跟上剧情,可能一头雾水。这就需要微博智搜的“中对中翻译”了。
点开智搜,它先用一句话总结热搜词条的含义,“这是近期网友对黄子韬早期颜值巅峰与两人当下甜蜜关系的趣味调侃”,信息对齐,情绪到位,信达雅都到位的完美翻译。“补番”的网友大呼好用。
有人或许会为AI技术的“大杀器”用在娱乐新闻而痛心,其实大可不必。微博智搜在娱乐圈吃瓜练手,正好用在社会、时政领域的刀刃上。
比如“在山姆发现一盒好丽友被拒绝结账”上热搜,很多人不明觉厉,搞不清原委。顺手点开智搜,不仅梳理了来龙去脉,还补足了事件背景、山姆的近况,汇总了不同观点,最后一锤定音:“这场风波始于一块好丽友,却刺破了会员制超市的信任泡沫”,抓住了核心。
“热搜+智搜”的强强联手,大幅提高了用户的信息获得效率和信息的含金量。和原生AI工具的泛用性不同,微博智搜是深度介入平台内容的“定制款”。那些眼花缭乱的热搜词条,原本就从一条条微博中长出的,“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微博智搜当然是最好用的。因此受到用户青睐,使用率自然就高了。
用户高频使用、应用场景丰富,这不就是最好的AI实战训练吗?凭借生态优势,微博智搜有很高的技术拓展空间,具备从插件工具到通用工具的成长潜力。
AI插件市场的爆发式增长,给了微博“老树新花”的机会。这对传统互联网产业有很强的启示作用。AI技术不仅是技术“外挂”,也是平台生态的内在价值爆发。AI插件为传统业务平台打开了新的升级路径。
小小插件,正在重塑互联网产业的格局。得AI者得天下,有了新的含义——互联网传统产业圈,谁获得的AI技术赋能越多,谁就是AI时代第一批赢家。
04
插件市场的表现,创造了平台价值的新维度,那就是生态价值。
过去我们对互联网平台的价值评估无非两大指标,一是技术,二是流量。技术新、流量大,价值就高。并非生态价值不为人所知,而是这种“软实力”很难量化,更难挖掘。
AI插件的普及应用,让生态价值的“软实力”显化为增长数据。用户的偏好、对平台互动的参与度,都反映在直观的数据上。这为观察平台生态特征、发挥生态优势,打开了新的路径。
与此同时,插件化也是AI技术发展的新路径。众所周知,再好的AI训练也不能代替实战应用。中国庞大的互联网传统产业,给了AI应用广阔的舞台,想象空间是巨大的。
因此,有理由相信,插件市场从边缘到主流的崛起,将会大幅改变中国AI产业的赛道。研发和应用的边界趋于模糊,实验室到市场的距离进一步缩短。照此趋势,原生AI应用的“专业队”和插件应用的“业余队”之间的差异还会存在吗?
或许,未来的AI技术之星就是从小小的应用插件冉冉升起。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