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被视为中国自动驾驶技术全面迈向中高阶的关键节点。随着特斯拉更新端到端驾驶模式、国内车企加速推进L3级技术认证,以及比亚迪宣布将高阶智驾系统覆盖至10万元级车型,市场正迎来智能化变革的高潮。与此同时,Deepseek技术突破带来的算力优化,为行业成本下探与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新动能。
L3级自动驾驶商用进入倒计时
2024年12月,特斯拉发布FSDV13.2版本,实现“从停车位到停车位”的端到端驾驶功能,这一技术标杆引发国内车企跟进。鸿蒙智行、小鹏、理想等品牌已推送类似大模型更新,技术路径逐渐趋同。同济大学朱西产教授指出,工信部2025年或将发布L3级认证标准,江淮与华为合作的尊界S800车型已进入认证申报阶段,一旦通过将为用户推送L3功能。理想CEO近期亦明确表示,2025年将实现L3级智驾落地,行业技术竞争进入白热化。
特斯拉正加速在华布局,据知情人士透露,其FSD功能将分批次向中国用户推送,涵盖城市道路辅助驾驶等核心场景。尽管具体时间表未明,但国内车企对技术主导权的争夺已提前展开。华为与阿维塔深化合作,联合开发第二代车型,并计划同步发布L3功能。阿维塔总裁陈卓称,华为智驾系统在障碍物识别率、响应速度等指标上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成为对抗特斯拉的重要技术依托。
政策层面,L3级认证标准的预期落地,为行业商业化扫清障碍。朱西产预计,L3级自动驾驶需循序渐进推进,当前应以智能辅助驾驶(NOA)为主积累数据与用户信任。数据显示,2024年1-11月国内高速NOA渗透率仅为7.2%,城市NOA更低至1.5%,但2025年规模化量产有望大幅提升这一比例。
中阶智驾普及加速技术平权重塑市场格局
比亚迪在2025年率先抛出“智驾平权”战略,宣布10万元以上车型全系搭载天神之眼高阶系统,10万元以下车型多数标配代客泊车、自动泊车等功能。此举标志着智能驾驶技术从高端车型向大众市场快速下沉。盖世汽车研究院指出,NOA功能量产规模将在2025年迎来爆发,技术普及与成本下降形成正向循环。
Deepseek模型的应用成为关键变量。该技术通过优化算法降低车端算力需求,使中低端车型部署智驾系统的成本门槛大幅下降。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认为,Deepseek消除了算力垄断风险,推动国产芯片推广与AI应用落地,国内车企在自动驾驶市场的主导地位将更加稳固。以华为为例,其乾崑智驾系统已通过阿维塔实现三套方案并行,覆盖不同价位车型需求。
市场格局层面,智能化竞争从单一技术比拼转向生态模式较量。欧阳明高将当前竞争归纳为七种模式,包括比亚迪的全链条自研、华为的智能化平台、新势力的互联网生态等。阿维塔与华为的Huawei Inside (HI) 合作模式即是一例,双方从产品定义到营销策略全线协同,目标2025年实现单月盈亏平衡。这一模式变革预示行业将进入兼并重组与资源整合的新阶段,技术迭代与市场洗牌交织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