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随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人类正在进入一个“人机物”相融合的万物智能互联时代。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在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了系列伦理挑战。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世界各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与合作。我国不断健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体系和机制,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技术化、工程化、标准化落地,促进人工智能向善发展。
2023年12月26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简称“中国信通院”)在“2024中国信通院ICT深度观察报告会”科技伦理治理分论坛上发布了《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研究报告(2023年)》。

报告在总结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有关概念和特点的基础上,对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自动驾驶、智慧医疗三个典型应用场景的伦理风险进行分析,并结合国内外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践,提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四点展望,以期为更加广泛深入的讨论提供参考。
报告核心观点
1. 人工智能伦理风险挑战亟需关注
目前,人工智能引发的伦理挑战已从理论研讨变为现实风险。在技术研发阶段,由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主体在数据获取和使用、算法设计、模型调优等方面还存在技术能力和管理方式的不足,可能产生偏见歧视、隐私泄露、错误信息、不可解释等伦理风险。在产品研发与应用阶段,人工智能产品所面向的具体领域、人工智能系统的部署应用范围等将影响人工智能伦理风险程度,并可能产生误用滥用、过度依赖、冲击教育与就业等伦理风险。对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自动驾驶、智慧医疗等典型应用场景,需要根据风险发生频率、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等评估主要风险。
2.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是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有效机制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是人工智能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应对人工智能风险挑战的主要机制。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把以人为本、公平非歧视、透明可解释、人类可控制、责任可追溯、可持续发展等作为核心内容,并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和应用情况,及时提出调整人与人工智能关系和应对人工智能风险的方法。
3. 各国积极推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
为应对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带来的风险,世界各国积极推动人工智能伦理国际治理合作。各国政府通过出台人工智能伦理原则、发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指引、提供技术治理工具等加强本国本地区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监管。我国通过积极完善人工智能伦理制度规范,探索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技术化、工程化、标准化落地措施,引导行业自律,加强人工智能治理国际合作等举措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
4. 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四点展望
在治理理念方面,坚持促进创新与防范风险相统一,统筹发展与安全。在治理举措方面,健全多学科多主体合作、探索分类分级治理、推动治理技术工具开发。在能力建设方面,重视科研人员、开发人员、社会公众等各主体科技伦理素养提升。在开放合作方面,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合作,推动人工智能技术造福人类。
报告目录
一、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概述
(一)人工智能伦理的概念与特点
(二)人工智能伦理治理的必要性
二、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关切
(一)人工智能伦理挑战
(二)典型应用场景的人工智能伦理风险
三、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践
(一)国际组织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方案
(二)域外国家和地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机制
(三)我国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实践
四、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展望
(一)协调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与伦理治理
(二)完善人工智能伦理治理举措
(三)提升各主体人工智能伦理风险应对能力
(四)加强人工智能伦理治理国际交流合作
主要专家简介

中国信通院科技伦理研究中心工程师
端晨希
主要从事科技伦理治理、数字经济领域竞争政策、知识产权等领域的法律政策研究,负责和参与多项省部级课题研究。

中国信通院科技伦理研究中心高级经济师
付娜
长期从事科技伦理、开源、新兴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等研究。主持或参与工信部、发改委、国家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等等十余项课题研究。曾为多家企业提供知识产权咨询服务。在《人民邮电报》《信息通信技术与政策》等发表文章十余篇。
版权声明:本报告版权属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护。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报告文字或者观点的,应注明“来源: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违反上述声明者,本院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撰写团队联系方式:
中国信通院
科技伦理研究中心
毕春丽
010-62304212
bichunli@caict.ac.cn
点击“阅读原文”,下载报告。
校 审 | 谨言、珊 珊
编 辑 | 凌 霄
”
推荐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