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力探索
“AI+教育”新范式




作为教育部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学校,福建省泉州第一中学积极响应国家教育数字化转型战略,已自主研发“泉州一中人工智能教学平台”,近日又本地化部署生成式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R1,成功构建了覆盖教学全场景的泉州一中智能教育生态体系,标志着学校正式迈入生成式AI深度应用新阶段,为区域的基础教育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泉州一中样本”。




学校立足教学实际需求,由教师团队自主开发了126个学科教育智能体,全面覆盖备课、授课、学习、评价与管理五大核心环节。例如,语文组的“文言文穿越助手”可实时生成历史场景剧本,物理学科的“实验仿真引擎”支持三维建模与参数调试;数学学科的“AI数理推演引擎”内置多模态神经网络,可解析学生手写步骤与语音提问,实时生成解题推理链;美术教研组更创新开发“传统工艺数字复原系统”,以数字化手段助力非遗技艺传承。
目前,这些智能体已全面融入日常教学,教师在备课过程中的效率得到了显著提升。智能体能够根据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精准匹配适合他们的个性化学习资源,其准确程度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几乎可以满足绝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例如,信息组开设“AI+编程”校本课程,调用编程智能体,为学生提供虚拟编程环境、智能纠错、实时反馈等功能,林丽征老师曾通过市级公开课验证其教学效果,学生作品完成度提升显著。



泉州一中人工智能教学平台创新性构建“三维赋能”体系:教学维度:支持PBL项目自动拆解、跨学科知识图谱关联,助力教师精准设计课程;评价维度:通过学情动态追踪与能力矩阵建模,实现学生个体化学习路径规划;资源维度:依托“名优校+共同体”云平台,向区域内12所结对学校共享68个智能体模块,结合“5G+专递课堂”技术,已累计开课2150节,覆盖联盟校师生,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推动教育资源普惠。
据统计,共同体学校教师AI工具呈现从局部试验到全域渗透的演进态势,优质课例产出量大增。此外,基于DeepSeek-R1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也对中学教育场景进行重构,具备学科知识图谱构建、多模态内容生成、教学行为分析等核心功能,形成包含“备课智脑”“课堂魔方”“学情雷达”“评价云图”“创新思维”五大核心模块的完整解决方案。



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泉州一中首创“认知八维体系”。通过AI数据洞察与生成式交互,重塑批判性思维、系统性思维、创造性思维等八大高阶能力。项目负责人学校智慧教育中心主任陈义顺老师说道:“AI不是替代思考,而是通过认知脚手架激活思维潜能。”这一体系的实施,不仅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更是为孩子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泉州一中校长刘剑平指出,学校正以“教育生态重构”为目标,推动人工智能与教学深度融合。当前重点任务包括年内完成“人工智能教学平台二期”开发,通过嵌入开源硬件搭建AI与真实场景的交互通道,赋能科学实验与项目式学习创新。未来将深化大模型技术应用,构建智能开放的教育生态系统,为师生提供更具前瞻性的数字化支持。



未来,学校将开放平台接口,在确保数据零泄露与快速响应的同时,推进内外双循环发展:对内通过“平台升级—师资强化—生态扩展—评价革新”四维策略,打造区域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对外开放平台接口促进资源全域流动,以“跨学科融合+产教协同”模式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学校将开放平台接口,推动技术与资源的全域流动,助力更多师生在AI时代“被看见、被支持”,共同书写智能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泉州一中
以生成式AI为翼,领航教育未来
让技术扎根课堂,让智慧点亮成长
为教育数字化变革注入“泉州力量”
图文:张红艳 林丽征
编辑:陈如红
初审:陈义顺
二审:郭铭纪
终审:刘剑平
扫码关注吧


福建省
泉州第一中学
泉一中家校
泉一中校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