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目录】
⊕ 技法综述,解说“画面分割”
⊕ 逐幅图片,精彩点评
⊕ 温馨实用小贴士
面对同样一个场景,不同的摄影师有不同的感受和拍摄方式。构图时,确定各个元素在画面中的所占比例和位置摆放,能决定一张照片的整体构架。最终的比例分割方式可以体现出摄影师把控照片的逻辑节奏。
画面分割法是摄影构图中最基本的技巧之一。“三分法”又是分割中最常用的,相对于等分的平稳、呆板,三分法更加活泼,更符合美学分割原则。
草原精灵 孟和 摄
点评:油画般的色彩效果,画面被三分法平均分割,天空、雪山、地面遥相呼应,侧光强化了“精灵们”的质感。画面大气,但稍显凌乱。天空层次也显得略空洞。
晨 张立维 摄
点评:高机位俯拍配合逆光的运用,强调出画面的空间层次感。地面元素多,但曝光准确,细节丰富,只是占三分之二面积的天空层次略少,稍显空洞。
三分法也称“黄金分割”“九格宫”。 “三分法则”是构图的基本规则: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即“井字格”),然后把景物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这样构图能够较好地达到画面各部分均衡的效果。实际上,三分法的分割,是把一个区域作为中心,让边和目标重合。水平线三分法——水平线的分割线要尽量居于画面1/3处的位置,除非创意所需,不然不要让分割线处于中间地带。垂直三分法——主体垂直于画面左右1/3处,会令照片显得更加有动感,让环境更加充实。
三分法对横画幅和竖画幅都适用。按照三分法安排主体和陪体,照片就会显得紧凑有力。当画面被分割成不等同面积时,会有大面积压向小面积的感觉,并且不管怎么分割,分割成什么样的形状,它们的面积都构成互相结合的矛盾统一体。
绿野仙踪 卜天 摄
点评:运用斜线分割画面,红衣人物在绿野中形成点缀,配合侧逆光,强化了质感。但人物所处的位置有待商酌,左上角出现的残缺图案影响画面构成。
屹立千秋 杨长春 摄
点评:充分利用屋檐的线条,呈对角线分割画面。树枝作为前景与古建筑形成对比,平衡画面。恰到好处的侧逆光运用突出了主体,建筑中长短不一的直线线条分割画面,节奏感强。
纵向分割,产生高耸、升腾的视觉感受。斜线分割,使画面成为多角的形状,具有不稳定性的视觉感受,有较强的动感。一般来说,斜线分割恰成对角时,形成对角线构图。对角线是画面中最长的线,因此其势态对视觉的影响也最强烈。曲线分割后的画面,线条两方形成互补效果,显得流动、活泼。
求 黄林明 摄
点评:作者充分利用垂直线条将画面分割为不同的空间,不同空间的内容又相互呼应,倒影的运用增加了画面美感。但建议后期将照片略做旋转处理,拉直画面线条。
九曲银河 侯庆海 摄
点评:高机位俯拍,画面大气,纵深感强。多曲线分割画面,烘托出了生机。冷暖色调形成呼应,活跃画面,远山的薄雾营造了气氛。
在实际的操作中,画面中线的分割往往是多重的,呈现出的形式也多种多样。分割后打破对称均衡的画面,会产生力的紧张和松弛的对比,由此形成明显的运动趋势。而对称分割的画面,显得均衡、稳定和静止,线与线的交叉点明显成为视觉中心。当面积呈现大小对比时,视觉中心则倾向较大的面积。垂直线在分割中有加高画面的作用;水平线在分割中又有加宽画面的用途;弧线的分割能造成画面的流动。
交织 刘福义 摄
点评:高空俯拍出的画面大气且线条丰富。但多线条的分割使画面有些凌乱,可尝试再次构图,选取更饱满且有意思的局部,以突出主题。
摄影实践中对画面的分割使构图更丰富多样,张力更足,这就要求我们组织好线条和色调,建立整体感、秩序感。分割合理的空间表现明快、直率、清晰。分割线的合理设置能使画面形象更集中、更有条理,从而形成富有韵律的秩序美感。
温馨小贴士
营造画面的空间感,三分法不是万能的,网格系统是一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分割、安排画面的方法。综合使用对角线、垂直线和平行线在图像中创造节奏感和整体感,更能促成画面的张力。
文章选编自《中国摄影报》·2017年·第60期·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