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28日,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 标志着广西医科大学在“医学+人工智能”交叉融合领域迈出关键步伐,为区域医疗数智化转型注入强劲动能。学校党委书记黄照权宣布中心揭牌,校长曾志羽讲话。
▲学校党委书记黄照权宣布中心揭牌
▲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
立足时代需求 打造医学人工智能新高地成立广西医科大学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是广西医科大学深化人工智能赋能医学教育创新的关键行动,是推动医工交叉发展、服务人民健康的里程碑事件。
▲校长曾志羽讲话
曾志羽校长在揭牌仪式上指出,当前,医学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不仅是技术创新的必然趋势,还是应对老龄化社会挑战、服务人民健康的关键路径。广西医科大学快速响应国家和自治区党委、政府发展人工智能的号召,积极拥抱人工智能,牢固树立“实干为要、创新为魂,用业绩说话、让人民评价”的鲜明导向,以医学人工智能研究中心揭牌启用为契机,推动医学学科与信息学科交叉融合,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临床验证—产业转化”的全链条创新体系,开启医学人工智能发展的新征程,让人工智能真正赋能学校数智化升级转型,实现更高质量的发展。
▲副校长卢德成宣读中心成立文件
▲副校长唐卫中主持揭牌仪式
近年来,广西医科大学主动拥抱人工智能,将人工智能与医学教育、科技研究、智能医疗紧密结合,不断推动人工智能在学校教学、科研、管理和医院医疗保健等全流程的深度应用。
医学教育,虚拟仿真赋能人才培养。公共卫生学院聚焦慢性病防控、传染病监测预警、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核心方向,建设中国—东盟公共卫生科技合作中心广西分中心、国家卫生健康委的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广西分中心等一批特色智慧公共卫生研究平台,开设《传染病预警预测模型与应用》《医学大数据与人工智能》等课程。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致力于开发智慧多模态医学虚拟仿真口腔技能训练模拟器,涵盖智能标准化病人的临床思维训练、教学案例的智能制作与考评及手术模拟器研发等。
科研创新,技术突破与产业转化并重。生命科学研究院通过科研数据分析挖掘,开发了知识和数据双驱动的人工智能全病种诊断系统,获批中央引导地方项目及数字医学与健康广西高校工程研究中心。药学院近年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在中药、民族药、海洋药、配方颗粒质量快速分析方面开展系列人工智能研究及应用。信息与管理学院开展医学图像识别与处理、疾病预测模型构建、医疗电子器械研发等研究,开发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增强疾病预测能力,显著提高了诊断准确率、治疗效率及患者满意度。
临床诊疗,人工智能助力精准医疗。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DeepSeek为基础架构,创造了智能化、专业化、拟人化的“泌尿外科AI医生”,给患者带来全新的问诊体验。广西壮族自治区多模态肿瘤影像智能分析工程研究中心通过整合多模态影像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技术,致力于开发新一代分子影像技术,推动其在胃癌、乳腺癌及甲状腺癌临床诊断、治疗和研究中的应用,以提高这些癌症的诊疗水平,降低医疗成本,并促进相关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开展“基于多中心多模态影像的肺癌诊疗项目”应用场景构建辅助决策系统,致力于研究缓解资源不均等问题。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利用”医学+AI”,开发菌群检测软件,研发了肠道微生态多样性监测及“肠道-多器官”全身微生态健康调节产品矩阵,基于肠道微生物构建结直肠癌评估模型。
▲集体合影
高考倒计时100天!广西医科大学为你助力加油
新学期“心”启航丨 返校心理调适指南,助你轻松拥抱新学期!
广西医科大学“AI赋能医学”名家系列讲坛第一讲开讲
来源:学校官网
责任编辑:王梦琪
一审一校:黄魏媛
二审二校:石 鹏
三审三校:靳芳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