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在“人机大战”中出尽风头的AlphaGO,宣告了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走近每个人的日常。在中国,随着“人工智能”研发升级到国家高度,戴尔凭借其在HPC领域的卓越能力与中科院自动化所展开合作,强强联合推进产业发展。 “人工智能”这个词最近颇为火热,而炒热这个概念的,正是前不久韩国围棋手李世石与谷歌AlphaGO超级计算机的那场“人机大战”。在人们看来,“人工智能”的获胜意味着,过去只能在科幻电影中才能看到的场景正加速成为现实。
无独有偶,去年11月初,由戴尔与中国科学院共建的“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在北京正式揭牌。那么,该实验室主要承担哪些职能?国家怎样看待“人工智能”的发展?戴尔HPC有何过人之处,成为中科院“人工智能”研发的有力支撑平台?
人工智能需要研究人脑复杂的系统,需要长期投入。与中科院联合建设“人工智能与先进计算联合实验室”,也是戴尔推进其中国4.0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再次展示了“戴尔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将助力中国科研产业的创新发展。”
显而易见,中科院“人工智能”研发平台的搭建包括两个要点,一是要求具备强大的计算能力,二是要求可以为深度学习、认知功能模拟以及内脑研究提供相应的技术架构支持。众所周知,目前的深度学习、认知功能模拟多基于大数据等技术,而大数据分析能力尤其对HPC服务器的计算密度、存储以及网络性能等提出了较高要求。
戴尔在HPC服务器方面拥有齐全的产品线和强大的优势,可以满足用户对于大数据分析及其它各类高性能计算应用的需求。如戴尔PowerEdge FC430服务器的一大特点就是具备超高的计算密度:2U 8个1/4宽度双插槽节点。尽管它只支持到14核Xeon E5-2600v3 CPU,但2U内密度已高达224 core。在存储方面,作为戴尔旗下并购存储企业,EMC所发布的闪存存储产品DSSD具有千万级IOPS、低时延的特点,可以对大数据分析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而在网络I/O方面,戴尔携手英特尔推出的H系列OPA交换机和网卡,可达100Gb/s的速率。除了强大的硬件解决方案外,作为全面的企业级端到端解决方案和服务提供商,戴尔还拥有强大的软件能力,并拥有众多合作伙伴,可以提供针对各种行业的应用解决方案。比如在大数据分析方面,英特尔在保持Lustre开源基础上推出了企业版软件(IEEL),戴尔与英特尔的紧密合作,可以做到在支持IEEL软件的戴尔存储上运行Hadoop,将HPC和Hadoop的数据融合到一套存储系统中。与此同时,戴尔HPC还在全球各地的科研机构中有着数量众多的用户实践案例,有能力为包括中科院在内的全球顶级研究机构提供强大的动力引擎。例如在悉尼大学,戴尔通过打造用于埃博拉病毒研究的“阿尔特弥斯”超级计算机,帮助医学专家了解病毒的传播和突变,以开发疫苗。而在中国,无论是尖端科学研究还是在具体的商用应用领域,也都能看到戴尔HPC的身影。例如戴尔HPC解决方案就曾为中国的“嫦娥三号”奔月之旅保驾护航,担任并完成了史上前所未有的复杂计算任务。结语“人工智能”研发所需的高性能计算平台,不仅对计算密度、存储、网络性能有非常高的要求,同时还要求其支持深度学习、认知功能模拟等新技术架构。
作为长期专注于企业级端到端解决方案的供应商,戴尔无疑具备强大的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定制的能力,以及整合市场资源的能力。凭借这些“真功夫”,戴尔HPC迅速获得了中科院的认可,这也强化了戴尔HPC在全球科研领域中的市场地位。【申耀的科技观察】由资深媒体人申耀创办并运营,拥有13年媒体工作经验,主要致力于消费、企业级及渠道类内容的观察和思考。
目前覆盖的渠道包括:微信公众号、QQ公众号、百度百家、今日头条、腾讯新闻、天天快报、搜狐新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