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第三届北京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大会交通分论坛举办。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北京已累计提供千万人次常态化自动驾驶出行服务。

图说:自动驾驶接驳收费服务已在大兴机场落地
本次论坛由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政府主办,吸引了全球百余位行业领袖、学术专家及企业代表共谋人工智能与交通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交通运输部科技司司长徐文强表示,未来五年是奋力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努力当好中国式现代化开路先锋的关键时期。“推动人工智能与交通运输融合发展,我们要坚持自立自强,抓好关键技术研发,推动建立适应人工智能发展规律的行业研发体系,我们要坚持应用驱动,做好场景试点示范,立足真实业务,依托真实场景,解决真实需求,围绕前沿领域布局应用示范,打造一批高价值的应用场景。”
在北京,“AI+交通”领域已有多种应用场景。北京市交通委员会副主任王宁介绍,依托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以及相对完善的路侧基础设施和政策先行优势,北京聚焦城市出行和物流领域的自动驾驶场景,在示范区内实现自动驾驶城市出行服务、无人配送、无人售卖、智慧公交等多种类型的应用场景落地,累积已为超千万人次提供了常态化的出行与生活服务。
此次论坛上,中国交通信息科技集团、中交西部投资有限公司与门头沟区政府达成战略合作签约,三方将整合资源,在交通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共同推动区域交通建设与经济发展,助力区域交通在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迈向新高度。
当前,北京市正积极推进《北京市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4—2025年)》,交通领域作为重点应用方向之一,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门头沟区也在加快建设“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依托区域产业优势,推动交通大数据的共享与应用,助力人工智能与交通产业的深度融合。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刘洋
供图/小马智行
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