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动驾驶版"三体战争":当马斯克带着美式AI裸考中国科目二

hqy hqy 发表于2025-02-27 22:02:47 浏览11 评论0百度已收录

抢沙发发表评论

和一帮行业朋友对FSD和市面技术进行了一些分析,说点大实话:特斯拉FSD入华,短期看是“鲇鱼效应”,长期看是“给国产车送陪练”。别被“完全自动驾驶”这词唬住,现在市面上所有智驾系统,本质上都是“高级辅助驾驶里掺了点PPT”。先说结论:特斯拉FSD入华,技术缩水30%,价格翻倍,全靠信仰充值。

一、FSD入华:马斯克的"曲线救国"

特斯拉这波操作堪称科技界的"特洛伊木马"——马斯克在财报会上刚抱怨完 "中国数据出不去,美国算法进不来" ,转头就把FSD塞进了OTA更新包。2025年2月25日官网突然官宣推送"城市道路Autopilot",版本号2024.45.32.12,功能清单赫然写着自动变道、信号灯决策等FSD核心技能。

但细看马斯克的"中国攻略",处处都是魔幻操作:

数据困境的野路子

因中美数据跨境限制,特斯拉直接开启"云驾校"模式——刷抖音学中国路况。"我们收集了大量道路短视频训练AI",马斯克在财报会上说得理直气壮,仿佛在说:"驾考科目二?刷500小时小视频就能过!”

硬件界的谜语人

仅限AI4.0硬件车型升级,但特斯拉至今不公布算力参数。业内推测其性能对标英伟达Orin X(254TOPS),不过纯视觉方案硬刚国产车的激光雷达联盟,就像拿着单反相机参加无人机航拍大赛。

定价玄学

6.4万买断价是华为ADS 2.0的2.1倍,小鹏XNGP的3倍。这价格够买辆五菱宏光mini再装个激光雷达,但架不住特斯拉车主为信仰充值的热情,毕竟马斯克的个人品牌溢价能抵半个自动驾驶系统。

二、 技术暗战:纯视觉VS激光雷达

中美路况的“认知鸿沟”特斯拉FSD的核心争议,在于其“纯视觉方案”能否征服中国魔幻路况。

1. 特斯拉的“挑战”:看不懂中国式交通

公交车道迷局:马斯克曾提到,中国公交车道规则复杂(例如潮汐车道、临时借用),对FSD系统是一个挑战。特斯拉的FSD系统在识别公交车道限行时间时可能会遇到困难,这可能导致误闯公交车道,从而引发法律风险和安全隐患。

电动车“洪水攻击”:特斯拉的FSD系统在复杂的交通环境中可能面临挑战,包括对突然出现的电动车的反应。虽然特斯拉的自动驾驶系统反应速度快,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受到道路条件和驾驶策略的影响。纯视觉方案依赖提前预判,但中国电动车的“鬼探头”堪称自动驾驶地狱难度。

加塞攻防战:特斯拉的FSD系统在处理复杂的交通场景时可能面临挑战,包括加塞行为,比如北京五环早晚高峰。FSD测试时,其工程师私下坦言“我们的模型更适应‘礼貌驾驶’,但中国司机信奉‘抢道生存学’。

2. 本土派的“护城河”:你有你的算法,我有我的“土味大数据”

华为ADS 3.0:25年余承东在社媒上演示了媒体账号上发布了一则视频,展示了鸿蒙智行强大的智能驾驶功能之一——泊车代驾。利用的是“车-路-云”协同的数据生态

小鹏XNGP:何小鹏在2024年11月披露,小鹏智驾累计里程已突破9亿公里,且通过756万公里实车测试验证全国2595个城市覆盖

比亚迪的“人海战术”:“天神之眼”系统上车21款车型,2025年1月智驾车型销量达30万辆,理论数据采集潜力达特斯拉的3倍(按单车日均里程计算)

毒舌锐评:特斯拉就像带着美式交规手册来考中国科目二,而本土玩家早就把“实战秘籍”刻进了DNA。

三、行业洗牌:一场“技术+政策”的超限战

FSD入华不仅是技术对决,更是政策与商业模式的全面博弈。

1. 政策攻防:特斯拉的“紧箍咒”

数据本地化:尽管特斯拉上海数据中心已落地,但训练模型仍需美国团队远程支持。《中国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条例》明确要求“数据不出境”,这迫使特斯拉用“短视频训练”打擦边球。

L3责任认定:中国尚未开放L3级自动驾驶事故权责划分,这意味着FSD一旦出事,特斯拉可能可能因技术等级与责任认定错位导致法律纠纷。

高精地图门槛:特斯拉坚持“无图化”,但北京、上海等城市已要求智驾企业备案高精地图资质(华为、百度已拿到)。FSD若想进一线城市,或被迫“入乡随俗”

2. 商业模式的“降维打击”

特斯拉:卖断制信仰:6.4万买断FSD,相当于车价1/5,但用户为“未来潜力”买单。问题是,中国车主更爱“按需订阅”——极氪、蔚来和未来要么是免费,要么是很低的月订阅费。

本土派:生态捆绑:华为小米等国内车企通过系统或者一定的商业模式构筑了自己的生态系统,如华为通过鸿蒙系统与智能座舱进行整合,并与多家车企合作。特斯拉的“单机版智驾”显得格格不入。

下沉市场绞杀:比亚迪海鸥智驾版、五菱星光智驾版仅7万左右——用性价比逼特斯拉“上刺刀”。

毒舌锐评:特斯拉想用技术高毛利收割中国市场,但本土派已经玩起了“硬件赔钱、数据赚钱”的互联网打法。

四、终局推演:没有退路的“三体战争”

1. 技术路线大分流

特斯拉派:坚持纯视觉+端到端,用全球数据反哺中国场景(例如用柏林数据训练雨雪天,用加州数据训练高速路)

华为派:激光雷达+高精地图+车路协同,搞“基建式智驾”(北京亦庄已试点车路云一体化)

草根派:比亚迪、五菱用“低配智驾”打游击战,靠规模摊薄成本

2. 行业出清倒计时

FSD入华后,智驾赛道将加速分化。华为、小鹏等头部玩家手握技术和资金,甚至可能反向输出技术;但合资品牌和腰部车企就惨了——智驾研发烧钱如流水,它们要么抱大腿(比如用华为ADS),要么退守低端辅助驾驶。

3. 用户的“躺赢时代”

价格下探:未来三年,城市NOA功能将下探至15万级车型(现需20万+),比亚迪甚至放风“不久实现10万级全系智驾”。

场景革命:华为已完成“代客泊车”,小鹏规划“城市导航辅助驾驶”。未来的战争,是“用车场景”的定义权之争。

毒舌锐评:这场战争没有和棋,只有你死我活。但唯一确定的是——中国车主将成为全球最幸福的自动驾驶小白鼠。

五、谁在偷着乐?消费者和供应链赢麻了

甭管特斯拉和国产车谁赢,这两拨人已经躺赚:

消费者:特斯拉FSD入华,国产智驾立刻大降价。以前选装NGP要3万,现在1万还送洗车券,

感谢马斯克逼国产车“割肉”

供应链:特斯拉不用激光雷达?行!转头就给小鹏、理想供货,股价一周涨25%。

XX电子(特斯拉摄像头供应商)老板连夜给员工发奖金: “感谢特斯拉的纯视觉执念!”

六、暴论总结:当车企狂吹FSD时,真实目的可能是——

1) 自家燃油车库存积压,需要科技感清仓

2) 股价被宁德时代/比亚迪逼到墙角,急需新故事

3) 老板和马斯克打赌输了(这条纯属虚构)

最后说句扎心的:现阶段所有自动驾驶宣传,建议自动翻译成——“亲,这车能自动跟车+车道保持哦,其他功能出事别找我!”

散会。

  看完不关注?

你比马斯克还难取悦

掀翻产业链底牌  扒光技术神话

专治科技圈的不服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