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以生成式大模型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发展。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自动驾驶行业迎来重要发展机遇。
为全面分析人工智能对自动驾驶发展的影响,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开展系列专题研究,现结合部分代表性企业案例,推出第二篇文章《人工智能对自动驾驶发展影响分析系列(二):算法篇》。
01
特斯拉:引领行业开启端到端大模型时代
在自动驾驶算法模型方面,特斯拉持续引领行业技术方向,可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即两段式端到端阶段和一段式端到端阶段。
两段式阶段
在感知方面,特斯拉率先提出骨干网络(Backbone)、鸟瞰图(BEV)、占用网络(Occupancy Network)等技术,获得了自动驾驶行业的广泛认可,并被国内外主流厂商广泛使用。从围绕独立的单帧图像进行感知和处理,到综合多帧图像的时空信息构建整体的向量空间,随着智能驾驶功能的升级,特斯拉的感知算法亦不断进化。在决策方面,特斯拉平衡使用数据驱动的方法(即神经网络)和基于规则的方法。神经网络可以规避大量手动工程设计,但是神经网络的输出需要经受物理学规则的检验。
一段式阶段
2023年,特斯拉率先发布端到端模型FSD V12。FSD V12采用端到端神经网络架构,没有为减速带、停车标志或环形交叉路口等场景人为编写程序和规则,而是由神经网络自主学习。主要优势包括:
极大降低了代码量,即降低了研发人员需求,相比FSD V11的C++代码量超过30万行,FSD V12的代码量约为2000行;
驾驶能力和乘坐体验提升较为显著,端到端算法降低多个模块之间信息传递的损失,技术上限更高。
实现的功能也更加丰富,例如FSD V12.3.2里的自动泊车Autopark功能,可以更好地实现自动停车和高阶智能召唤;
有助于自动驾驶模型由“小模型”向“大模型”演进,从通用大模型技术发展来看,参数量达到百亿、千亿级别时,模型能力才能出现“涌现”,即模型的性能显著提升,FSD进入V12.5时代,模型参数量为V12.4的5倍。
02
国内主流车企:发力追赶推动大模型演进
整体来说,国内主流企业普遍处于追赶特斯拉的状态。
在两段式、多段式阶段,特斯拉在2021-2022年公布了BEV和Occupancy Network技术,而国内主流企业普遍在2023-2024年开始OTA升级基于BEV、Occupancy Network的算法,与特斯拉的研发进度差大概在1.5-2年。
在端到端阶段,虽然UniAD(一种包含全栈自动驾驶算法的统一架构设计 )在学术界有所领先,但是在落地方面尚未量产。蔚来、小鹏、智己等车企,以及Momenta、商汤、地平线等科技公司,端到端算法仍处于两段式端到端量产阶段,即在感知、规控两个模块内部实现端到端,而一段式端到端仍处于研发阶段。
当中,也有部分车企采取弯道超车方式,探索多模态、世界模型等人工智能大模型赋能自动驾驶应用。如理想汽车推出端到端+VLM“双系统”,于2024年11月推送用户超万人。其中,端到端系统为实时的系统,参数规模在3亿左右;VLM模型受车端算力限制,运行频率在3至4赫兹,是一个准实时的系统,参数规模在22亿上下,主要负责复杂场景的逻辑思考及决策能力。蔚来发布国内首个智能驾驶世界模型NWM(NIO World Model),类比人脑具有想象推演和想象重建能力,可实现理解世界、推演世界、仿真世界。
03
技术提供商代表—华为:实现两段式端到端大模型量产上车
华为智驾算法仍处于两段式阶段
2024年4月,华为推出以GOD网络(General Obstacle Detection,通用障碍物检测网络)和PDP网络(Prediction Decision Planning,预测-决策-规控网络)为核心的新一代智能驾驶解决方案乾崑ADS 3.0,并于2024年底量产上车。华为ADS 3.0取消了BEV技术,将相关功能融合到GOD网络中,实现了感知模块的端到端。决策规划部分采用“端到端+规则兜底”的方式,通过PDP网络实现端到端,同时针对端到端的黑盒场景,补充了一个基于规则的兜底安全机制,即本能安全网络。此外,华为也在加快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研发。
综上所述
无论是国内外车企还是主流技术提供商,均在自动驾驶算法方面不断突破,随着人工智能的深层融入,相信自动驾驶将会迎来新的飞跃。
END
关于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台公司”)于2021年6月获国家发改委批复、2021年11月16日正式成立,立足上海、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打造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新主体,推进国家发改委牵头11个部委出台的《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落地实施。
平台公司基于“汇数据、建平台、定标准、领技术、聚产业”的运营模式,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和智慧交通等多源数据开放、归集与运营,推动智能网联汽车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与管理,致力于构建完善的车路云一体化智能网联汽车系统技术体系,深度发掘产业化、规模化应用前景,形成智能网联汽车中国标准体系,引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助力绿色智慧交通发展。
往期推荐
动态
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受邀出席2025 GDC全球开发者先锋大会
技术
谈谈DeepSeek对自动驾驶的影响
技术
人工智能对自动驾驶发展影响分析系列(一):行业篇

关注我们,开启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