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圈最近可热闹了,曾经的 “国产大模型之光” DeepSeek,如今日子不好过。半年前梁文锋凭借它风光无限,现在却被对手追着打,用户量大幅下跌,这背后到底咋回事呢?

今年 1 月,DeepSeek R1 模型一出来就惊艳众人。当时 OpenAI 挤牙膏,国内大模型也不给力,它靠着数学强、代码溜、价格便宜,直接拿下中美 App Store 免费榜双冠军,月活用户飙到 1.69 亿,梁文锋也成了技术大神。
可这好日子没持续多久,从 4 月开始,DeepSeek 用户数就一路下滑。5 月月活环比跌了 5.1%,用户使用率直接腰斩。下载量排名更是惨不忍睹,曾经碾压微信、抖音,现在连前 30 都进不去。为啥呢?因为对手都在进步,Kimi 的 K2 模型参数强大还开源,MiniMax 成本低,大厂也在拼性价比,李彦宏更是直言中国多数大模型 API 比 DeepSeek 又便宜又快。
而梁文锋的更新在对手看来就像 “过家家”,用户自然就跑了。
就在 DeepSeek 快不行的时候,黄仁勋带着 H20 芯片来了。7 月 15 日,英伟达官宣美国政府同意重新卖 H20 给中国。这芯片对 DeepSeek 太重要了,之前靠它低成本杀出重围,后来被禁售,R2 模型都没法按时发布。可这芯片真能救 DeepSeek 吗?不一定。芯片交付和部署需要时间,等 R2 出来,对手可能都占了半个市场。
而且现在大模型要求高,DeepSeek 之前为省算力锁死上下文窗口,跟对手比差远了。另外,AI 竞争不是只靠芯片,DeepSeek 多模态功能瘸腿,开发者都开始用其他模型了。
梁文锋坚持追求 AGI,开源积累了开发者,却让自己陷入尴尬。第三方平台使用量涨了,自己的 App 和官网流量却暴跌。追求 AGI 需要钱,可 DeepSeek 性价比优势没了,C 端用户跑了,开发者也被抢,拿什么搞研发呢?
现在的 DeepSeek 站在十字路口。要翻盘,一是 R2 模型必须有 “杀手锏”,参数、上下文窗口或者多模态功能得有突出表现;二是放下 “AGI 执念”,搞 C 端业务,补功能短板。DeepSeek 技术底子还在,开发者生态也没散,要是 R2 给力,补上短板,或许还能王者归来。
但要是还慢悠悠的,那 H20 芯片可能就成 “送行酒” 了。这场大模型追杀战,咱们就等着看结果吧!